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1 / 2)

上京城開始了全麵改造,城防很快就被修複起來,上京城的城防已經達到了相當不錯的水平,幾乎和大宋的城池相差無幾,隻不過在麵對大宋威力驚人的火藥時,依舊有些力不從心。

被炸毀的城牆隻需要用夯土連接起來,再用磚石堆砌,最後在上麵澆灌混凝土就好,而大量的水泥需要從大宋運來。

這個龐大的工程若是讓契丹人修繕怕是需要一個月的功夫,但對於人多力量的宋人來說,半個月都不到就能修繕完畢,而且修繕後的上京城比之前更加堅固強大。

上京城在臨橫府的地位非常重要,這裏幾乎可以打造成北上的要塞,也是大宋北方的重鎮,所以城防自然要占到首位。

趙禎對修繕後的上京城非常滿意,而接下來便下旨全軍在回朝之前開始修繕上京城中所有的名居。

沒錯,就是百姓的住宅。

因為契丹人的撤走,這些住宅也就成為大宋的囊中之物,為今後的移民提供了大量的房舍,不光是上京城,還有整個臨橫府的城池名居都要修繕。

這是在為大宋百姓的遷徙做準備。

既然要統治草原,就必須采取一定數量的移民政策,若是全用契丹人自己來控製草原,加之大宋軍隊的武力威懾,這與傳統的漢唐統治有何區別?

從前人的經驗得出,單單靠武力威懾統治草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各種手段的治理。

眼下的臨橫府就是最大的“試驗田”雖然這裏沒有多少契丹人了,但趙禎卻可以在這裏開始施展一些手段,加強草原統治的手段,無論是漢民還是契丹人,都要遵守。

而這麼做的效果也會很快明顯的表露出來。

趙禎留在上京城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朝中的奏疏如雨一般很快就把他“淹沒”朝臣們對於帝王出征這種事情非常不讚同。

因為禦駕親征一般是在不得已或是必勝的時候才可以進行的,眼下宋軍攻占上京城,已經徹底滅亡了遼朝的遺留和契丹的國都,這時候也應該班師回朝,國不可一日無君。

事實上朝臣們本就不讚同趙禎禦駕親征的行為。

但這時候唯一能頂住壓力的隻有作為宰執的範仲淹,他這一次罕見的站在了趙禎的這一邊,並沒有一道出自他以及中樞的奏疏。

趙禎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最少範仲淹以及六部尚書的相公們是支持自己的。

這一點在大宋曆史上非常難得,即便是放眼整個華夏王朝也是極為少見。

當然趙禎也沒打算在這個時候回去,在他看來,若是不能把蕭撻裏“接回”大宋,此次北伐就是失敗的。

滅國的基本因素就是攻陷國都,毀其宗廟,擒其國君,現在上京城以及城中的皇宮都被大宋占領,隻不過契丹的君王還在。

就是這一點也不算是北伐的成功,君王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國都和宗廟。

她蕭撻裏是契丹的精神領袖,隻要有她在,哪裏都能成為契丹的國都,契丹人也有再次站起來的可能。

而且她這次的北撤顯然是有預謀,有準備的,趙禎心中清楚,蕭撻裏絕不會放棄,也不會聽從自己的“善意的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