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俙在城中引起的轟動一點也不比蕭撻裏下令北撤要來的小,甚至超越了北遷對契丹百姓的重要。
和趙禎一樣,蕭撻裏從一開始給契丹百姓灌輸的感覺就是大宋一定會對契丹行進慘無人道的滅族,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和大宋有著百年宿怨民族。
所以在大多數契丹人,甚至是朝臣的眼中,大宋都不會輕易停下征伐的腳步,既然沒有退路,那隻能和大宋戰鬥下去。
但蔡伯俙的言論一出就不一樣了,契丹人這下發現他們並非隻有一條出路,大宋也不是真的要把契丹人趕盡殺絕,或是內遷同化,他們甚至還能自己擁有草原上的土地!
這些話都是大宋的駙馬,這次的正旦使蔡伯俙所說,對於他契丹人並不陌生,甚至有不少人在提及他的名號時神奇大拇指,讚一聲:“言出必行蔡伯俙!”
當年他在上京城中經營蔡記給他自己賺取了大量的好名聲。
做生意最講究的便是一個信字,靠別的辦法或許會一夜暴富,但要想把商號做大,做強,唯一的辦法就是童叟無欺,誠實守信。
蔡伯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把蔡記經營的很好,甚至連自己的個人信用,名聲都經營的極佳。
所以蔡伯俙的說的話契丹百姓願意相信,消息自然也傳到了朝臣們的耳中,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信息,而這一點蕭撻裏一直瞞著他們。
蔡伯俙的目的達到了,巨母城的市井中已經開始傳出各種各樣添油加醋的“版本”。
隨著蔡伯俙的“無意”傳播,巨母城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和言論。
有人說,宋和契丹之間本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切的根源不過是緣起燕雲十六州的爭奪罷了,而燕雲又不是契丹自己奪取的,那是“兒皇帝”石敬瑭自己雙手奉上的,這能怪得了誰?
現在大宋和契丹之間沒有什麼仇怨,大宋不過是想要草原臣服,這就是漢家王朝高高在上的驕傲,那不如與大宋議和,臣服大宋後養精蓄銳,以圖東山再起。
最少能保住契丹的草原啊!
對於契丹人來說,草原的重要不言而喻,中京道和上京道的草場被宋人占據了,否則也不會北遷,眼下若是失去整個草原,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言論得到了不少契丹百姓的支持。
當然也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依舊堅持和大宋戰鬥,隻有贏得了戰爭才能保全契丹。
城中的這兩派觀點吵得很厲害,一時間居然在年關的時候演變成一場大“論戰”,雙方之間誰都有道理,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站隊。
唯獨蔡伯俙一個人站在旁觀席上看的津津有味,連他都沒想到自己的言論在契丹引起如此大的爭論,這對契丹來說不一定是好事,但對大宋來說絕對是好事。
從一開始他也隻是簡單明確的傳達大宋的意思,傳達趙禎的話而已,可現在卻沒想到契丹人自己亂了起來。
他從一開始隻是為了讓契丹人的內心動搖起來,誰曾想到居然還出現了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