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的叫賣聲,夥計的攬客聲,孩子的讀書聲,這一切在呼倫貝爾城中出現顯得那麼的和諧與相得益彰。
趙禎背著一隻手站在帳篷前,另一隻手端著茶杯喝了一口奶茶,草原的變化他很滿意,這段時間柳永基本達到了他的預期。
呼倫貝爾城的修建速度很快,隨著書院的出現,這裏的人們已經有了基本的歸屬。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塔塔爾部的百姓在書院落成之後便爭搶著把孩子送了進去,連柳永都沒想到當地百姓居然對讀書如此熱情。
因為書院的規模較大,又分為很多檔次,所以對城中百姓的招收沒有任何限製,年齡大一點也可以,隻要是有呼倫貝爾的戶籍就可以,這是唯一的限製。
不光有塔塔爾部的人,連剛剛抵達,人口很小的斯琴部也送孩子來書院之中求學,漢家百姓自然不用說。
這些漢家百姓大多是大宋商賈的家眷,因為他們在呼倫貝爾城中開設商鋪,也就自然的把隨行人的家眷和孩子帶來,畢竟這是長久的事情,距離家鄉又遠,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放鬆。
書院之中三個不同文化家鄉的孩子在一起融合,通過文化的教育,逐漸的他們相處融洽,而這也促使呼倫貝爾城的百姓相處也融洽起來。
書院在改變孩子的思想,改變他們固有的東西,儒學的好處被發揚出來,所有的孩子都在說:“不知禮,無以立。”
家長們自然要問:“何為禮。”
接下來,書院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就出現在家長的腦海之中,上下尊卑,忠君愛國,接受教化,尊重祖先,孝道為先…………
等等這一切聽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誰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蠻夷,而現在草原上的人知道,原來自己被大宋稱為蠻夷,最終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懂禮法,那自己定然是要接受教化的!
這裏安定祥和,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百姓的生活也愈發的好了,趙禎心中有了一絲安定,果然自己的計劃成功了,改變了呼倫貝爾草原。
百姓們心中有了歸屬,不是歸屬原先的塔塔爾部,而是歸屬在了大宋,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讓草原上的百姓改變心中的歸屬。
讓他產生“有了大宋才有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因為草原或是塔塔爾部才有現在的生活。”
這是根本上的改變,也是認知上的改變,現在的塔塔爾部百姓正在一步步的脫離固有思想,接受新的事物,接受大宋的統治。
這裏發生的一切都因為呼倫貝爾城的出現,當然也轟動了整個草原,逐漸的,一些弱小散落的部族開始向呼倫貝爾城移動,這裏交通便利,這裏資源集中,他們的所需都能在呼倫貝爾城得到滿足。
這也意味著草原上的城市化進程徹底開始。
柳永在三才的帶領下穿過層層護衛抵達宮帳,趙禎放下手中的茶杯道:“這段時間你做的不錯,以後這草原上的事物就交給你了,你應該清楚朕的用意!”
柳永點頭道:“臣明白,定然不會辜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