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禎看來,將士們在外用命,若是連基礎都保障不了,憑什麼讓他們做到負重前行?
而這一點對於外族士兵也不能例外,他們本就是草原韃靼所組成,沒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如何能誓死效命?
軍中的思想宣傳工作在這個時候才算是全麵展開,光有榮譽感什麼都是虛的,要是沒有錢財的維係,一切都是虛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沒錢談什麼忠義榮譽?
趙禎從不相信那些,他隻相信互惠互利,隻相信互相尊重,絕不會一味的索取,一味的讓被人賣命而什麼都不願意出。
北戍司軍的將士們第一次發現賺錢這麼容易,他們從這次戰鬥中獲得的財富快要趕上之前他們數年的奮鬥了,這還不算完,還有吃的,喝的,穿的,住的都是軍中提供,幾乎不需要他們自己操心什麼。
這樣算下來簡直就是人間天堂,生活起居都有行軍司馬照顧,排兵布陣之類的都是將軍說的算,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事情,他們需要做的隻有訓練,殺敵,清掃戰場,除此之外根本無事。
王圭在軍中明顯能感覺到氣氛改變的不同了,即便是袍澤戰死,即便是身上傷痕累累,可這些來自草原的北戍司將士沒有陰鬱,沒有太過悲傷。
他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這自己的戰功,臉上的笑容如同看到了家中添置新東西的孩子一般。
既高興,有期待,還有對美好事物充滿的一切幻想,小心的把功勳號牌收好,這東西是回朝之後領取軍功的必須之物,除此之外沒有能證明軍功的東西了。
整頓軍隊之後,王圭便率領北戍司軍的將士回撤北戍司防守,逐漸這一軍的主要任務便是防守北戍司,在這片上京道的南方草原上與阻卜部盟進行對抗。
畢竟這些小部族組成的北戍司已經是大宋的疆土了,遷徙了一部分前往烏古部,但很快他們就會回來,官家絕不會允許烏古部在這個時候悄然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烏古部的青壯和北戍司的一樣,都需要抽調出來,逐漸成軍。
有了北戍司軍,再加上實力不弱的貝爾軍,趙禎打算再組建一支騎兵部隊,烏古敵烈統軍司,這是曆史上遼朝的軍司,但現在卻再也沒有機會出現了,其主要兵員便是來自凶猛彪悍的敵烈部和烏古部。
貝爾軍,烏骨敵烈軍,再加上一個北戍司軍,三支部隊,加上宋軍的將士,人數大概也有二十多萬,趙禎相信隨著征伐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快,這三支軍隊的數量還會增長。
現在他們是大宋的利刃,是開疆拓土的利器,在未來可能成為大宋保持草原軍力平衡的手段。
暫時駐防草原不代表永遠可以駐防草原,大宋還有更為廣闊的領土需要駐防,還有更為漫長的邊防線需要巡視…………
13464/455915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