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王韻去請旨,趙禎的旨意便由三才送來了,尖著嗓子讓糧商們接旨,旨意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從大宋境內把多餘的糧食運來,以各州府的常平倉陳糧為先。
趙禎當然清楚這是一個多好發財機會,錢財當然不會單單是這些糧商賺了去,朝廷也是要賺錢的,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左藏庫。
大宋的糧食是不值錢,但千裏迢迢的運送到草原之後,路上的成本不算錢嗎?再有這裏還是賣方市場,也是剛需市場。
草原上的部族正在被饑餓折磨,恨不得把草根都填到肚子裏,當然他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現在大宋的糧食來了,價錢也算是他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和生命相比什麼樣的價錢接受不了?
大宋的糧食不光是銷往茶紮刺部,還要為以後做打算,比如拿下契丹之後,拿下整個草原之後,草原上的部族看似人口不多,大的部族也就幾萬人,最多不會超過十萬,小部族也有一兩萬人甚至更少的幾千人,但架不住這些部族的數量多啊!
他們分散在草原的各地,但總是需要糧食的,到那時候大宋再把糧食的價格壓低,薄利多銷而賺錢豈不是很好?
至於吃的慣吃不慣根本不存在,大米白麵這種主食難道不必草原上或是高原上的青稞要好吃?
隻不過是草原上不產糧食罷了,否則人家才不會放著大米白麵不吃去吃粗糙的青稞。這是養成的習慣不假,可那是條件所限!
草原就是拯救大宋農耕的一劑靈丹妙藥,趙禎打算利用這裏成為大宋糧食的銷路,這是趙禎的一條拯救計劃,從一開始草原就是幾乎中重要的一環,這盤棋到這裏才算是把大宋下活了。
朝堂之中已經出現放棄農業的聲音了,從工廠賺取的錢財所繳的賦稅已經太多太多,大宋工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必然會排擠農業,農業需要占據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而工廠也需要人口。
資本的不斷轉變讓工廠開始和土地爭搶人口了,於是有人提出既然南海之地的農莊大量出產糧食,為何中原還要生產糧食,不如把農人從土地之中挪出來,進入工廠生產商品,如此便能增加國朝的稅收,也提高百姓的生活…………
趙禎最不希望的局麵正在緩緩出現,這一點類似於數百年後英國的“羊吃人”。
當時英國毛紡織業的發展,羊毛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養羊成為一個有利可圖之業。於是,英國的鄉紳、貴族紛紛把自己的土地和村社的公共土地用籬笆圈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有的還用暴力手段將農民的土地圈為己有,用來放牧羊群。
牧羊所需要的勞動力有限,原先在鄉村勞作、生活的大批農民失去賴以養家糊口的土地,被迫離鄉背井,淪為流浪者,這些人又被低價雇傭到工廠之中勞作,血汗工廠同時出現。
現在的大宋也出現了這樣的影子,毛衣成為了冬日裏取暖的必備品,大宋的平凡之家也能買上一兩件,於是這種“緊俏貨”便成為大宋工廠最趨之若鶩的產品。
商賈想盡辦法的收購農人的土地,然後在土地上放牧或是蓋工廠,得益於大宋的基建,交通便利之下,工廠也不一定要蓋在大城市的附近,於是商賈便把注意打到了縣城或是鎮子的土地上。
大宋的縣城和鎮子一般都有公路相連,完全可以抵達州府一級,到了那裏還有專門的貨運遞役可以運輸,不怕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