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為了收編契丹人做了充足的準備,整個呼倫貝爾城都經過了改造,比如巨大的甕城就是為了接收契丹人而專門修建的,城牆不是很高,但寬度很大,上麵站滿了大宋的士兵。
對於大宋來說這沒有什麼負擔,既然契丹人答應歸順,那就應該有個歸順的態度,這甕城明擺著告訴契丹人大宋時時刻刻的防備著他們的襲擊。
再說若是契丹人正心誠意的歸降,這也算不得什麼。
當然宋軍也沒有太過分,按照王韻的意思是在城牆上架著火炮,八牛弩,以及準備大量的火藥彈,但包拯堅決反對,契丹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再說又在甕城之中,怎麼反抗?
包拯是為了大宋的名聲和麵子,眼下這種情況契丹人不會使詐,也沒有必要使詐,再說城中的大軍是擺設不成?
身為文臣,包拯第一時間從政治上考慮,當著趙禎的麵堅決反對王韻的作法,甚至要求大宋應該做到生而不驕的態度,也讓契丹人能得到應有的尊重,為以後大宋歸化他們提供機會。
趙禎當然讚同包拯的提議,但誰想到王韻負責的大駕鹵薄居然是這個樣子,除去將士們手中的儀仗之外,這就是一支由戰場精銳組成的軍隊。
雖然身穿嶄新的板甲和披風,可隻要仔細瞧瞧他們的打扮就知道,這些人絕沒有當過仗衛。
一把好好的橫刀不放在腰後而是斜跨在邊上,隻要稍稍一帶,便可立刻把刀,這樣雖不美觀但卻最是方便實用,有些人的棘輪弩已經上了弦,這是軍中的習慣,上弦不上箭,一旦遇警,可快速擊發。
雖然是老兵油子,但卻是能戰善戰之兵,他們應當享受仗衛的榮耀,趙禎無奈的笑了笑便向邊上的三才揮了揮手,三才長舒了一口氣,他也知道這些是什麼人,顯然讓他們充作仗衛有些不合適。
當趙禎到了才知道什麼井井有條,甕城雖然巨大,但根本容納不下契丹的數十萬人口,連二十萬契丹士兵都裝不下,它的作用就是解除契丹士兵的武裝。
契丹士兵如長龍一般通過細長的門洞,進入甕城之後,便在宋軍的要求下把身上的兵器和鎧甲交出來,這些東西統一堆積在城牆的邊上,由專人收攏擺放。
更為“體貼”的是,大宋的士兵會給每個人發放一個號牌,這些號牌上的數字和他們上繳的物品有關,全部統一造冊,到時間會給他們發放補償。
畢竟對於大宋來說,這些兵器可以回爐重造,而把這些兵器換成錢交給契丹人也是理所應當,至少包拯是這麼想到的。
果然包拯的作法是極好的,對於一來大宋便能領錢這種事情,契丹人從一開始的驚訝變成了積極配合,對於離開家鄉的他們來說,身上多一點財富就多一點活下去的資本,入宋以後還能開始更好的生活。
繼續向前走便是醫者的地方,所有人都是大宋的軍醫,他們要大致診斷一下這些契丹人有沒有生病,一旦發現傳染性極強的,必須要進入獨立的地方進行診治,否則傳染開來,誰知道後果如何?
後麵還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分門別類的收編契丹人,可以說是麵麵俱到,趙禎放心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