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禎的旨意的下達,大宋開始了對天竺的全麵封鎖,首當其衝的便是雲南路,雲南路騰衝府直接和天竺交界,大理的守軍在接到朝廷的公文後便第一時間關閉了邊境。
所有的邊城,要衝城,縣城,邊鎮,軍寨全部關閉,隻許進不許出,從天竺回來的大宋商隊可以回城,但前往天竺的商隊卻無法再次出城。
騰衝府府衙派出官員向商賈解釋,同時曉諭全雲南路的商賈不允許通商天竺,一經發現流放勞役事小,說不定還會抄沒家產。
這就讓大宋商賈驚懼不以了,沒人敢越過那條紅線,商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家財,抄沒家產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斬首棄市,這是他們一生奮鬥出的財富,一下什麼都沒了,誰敢冒這種風險?
行商的意義就是為了賺錢,可不是為了毀於一旦。
政令下達之後,所有的商賈立刻掉頭,他們要想辦法北上,從西域通商,雖然會在路上浪費時間,但總比把貨物砸在手中要強,最少還能把一部分貨物賣掉減少損失。
但還有一個問題,大宋的商賈可以對蒲甘進行通商,而蒲甘不光和大宋接壤也和天竺接壤,原本的鵬珈羅已經被波羅王朝所吞並。
與蒲甘接觸的國界更多,大宋對天竺進行封鎖,同時也要讓蒲甘做好好封鎖,否則效果不光是不好,反而會讓蒲甘從中魚利。
蒲甘的使者在進入大宋之後所受到的威脅比他這輩子架起來的還要多,雖然大宋的官員待他都是客客氣氣的,但每一話,每一個動作都仿佛是在威脅他,讓他能深切的感受到大宋的不友善。
當然其實不用大宋的官員說什麼,一路北上讓他恐懼的不是官員的態度也不是越來越冷的天氣,而是大宋的強大。
一時間他已經打定主意,他要向國王稟報,絕不能違反大宋皇帝的旨意,看看四周,除了蒲甘之外還剩下幾個國家?
蒲甘能苟活到現在簡直就是個契機,也不知是老天眷顧還是大宋對蒲甘沒有興趣。
眼下最簡單的事情就是向大宋稱臣納貢,再不妥協恐怕連稱臣納貢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北上神都之路才走了一半,在看到火車之後蒲甘使者便以最快的速度原路返回。
他北上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大宋安心,也希望能得到大宋皇帝的召見,把蒲甘上下的忠心表露出來,但現在他知道,大宋需要的忠心不是靠嘴說的,而是靠蒲甘的作為來表述。
既然北上的意義已經消失,那就自然應該回到蒲甘。
大宋的官員並沒有問為什麼,因為不需要問,從使者恭謙的態度上便能知曉原因,對於他們來說靜觀其變最好。
蒲甘很快便向大宋表露忠心,拒絕與天竺之間的任何通商,甚至還嚴厲處罰了天竺的商賈,勒令他們立刻離開,否則便會把他們驅逐出去。
從這一刻開始,天竺被完全孤立起來,形成一個孤島,這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天竺的貴族和統治階級來說卻是災難和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