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明白角廝羅的意思,把吐蕃的經濟完全對大宋開放,讓大宋掌握吐蕃的經濟命脈,這樣一來吐蕃就沒有反抗的可能,一旦戰爭爆發,大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切斷與吐蕃的貿易往來,吐蕃很快就會陷入癱瘓。
高原上缺少許多生活必需品,茶葉,絲綢,棉,瓷器,鐵器,甚至是藥物,書籍,更別提相關的技術。
趙禎對這一點是接受的,所以他一直對青唐角廝羅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樞院的相公們不明白,趙禎自己心中清楚,角廝羅已經準備歸附了。
吐蕃的統一其實勢在必行,即便不是角廝羅成功,也會有別的人成功,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而角廝羅和大宋之間的關係要好得多,與換成別人統一吐蕃,不如讓角廝羅來,他統治之下的吐蕃和大宋之間的關係一定會發生變化。
趙禎相信大宋有能力做到“和平演變”。
這本就是和經濟一體的戰略性手段,在大宋這種環境和強大的國力下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吐蕃和大宋之間的交流障礙消失,當吐蕃人發現他們隻能從大宋獲得想要的一切之後,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吐蕃沒有辦法對大宋發動戰爭,因為雙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
角廝羅知道,要想讓吐蕃過好,就必須統一吐蕃之後向大宋稱臣納貢,做一個俯首帖耳的歸順之國,藩屬之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這是角廝羅的想法,但趙禎並不這樣想,西藏成為大宋的藩屬之國是好事,但趙禎要的更多。
角廝羅對大宋如此態度最簡單的原因是,大宋沒有任何侵略占據吐蕃的理由,反而是擔心吐蕃侵擾邊防,所以他給出最大的誠意。
他這麼想不奇怪,因為吐蕃從始至終都沒有成為華夏的土地,中原王朝從沒有真正的有效統治過吐蕃高原。
但在趙禎的慣性思維當中,他把青藏高原看作是華夏的一部分,事實上從元朝開始,中央政權才開始真正能夠統治以及管轄吐蕃的事物。
在此之前的數千年時光中,吐蕃都是獨立存在的,並且和中原王朝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關係。
吐蕃成為華夏的一部分,成為漢室的領土其實是從元朝蒙古人手中接過來的,元朝征服了吐蕃,設立宣政院,以此統轄吐蕃。
而明朝便簡單的多,直接收繳元朝舊敕舊印,換發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過渡,繼承了對西藏地方的主權。
但這些都是曆史,還未發生的事情,趙禎忽然醒悟,為何角廝羅的態度如此恭謙的同時卻絕口不提成為大宋的自治區,而是堅持以藩屬之國為最。
因為吐蕃是一個獨立與華夏漢室的存在,雙方之間並沒有發生過統屬關係………………
13464/507335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