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1 / 2)

事情的發展往往很難按照某個人的想法進行,事實上每當你覺得一切都計劃好了,一切都安排好了,自認為有了萬全的準備之時,總會有出其不意的事情發生。

趙禎可以說是準備了萬全,在他看來天竺的低種姓和賤民,已經沒有了活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反抗上層的高種姓,推翻原本的統治階級,解放賤民和低種姓。

但就是這樣一條革命的道路對於天竺人來說卻是不可能,甚至是甘願接受高等姓的剝削與奴役也不敢反抗。

天竺人的這種奴性已經被紮根心中,在外人看來他們這是苦難,但他們卻覺得這是贖罪,是為上輩子贖罪,這輩子被虐待的越慘便贖罪的越多,將來他們死了便會轉世為高等姓的人。

不光如此,他們甚至還自發的遏製那些想要反抗的人,認為這些人會破壞他們轉世的可能,誰要是讓他們不接受苦難,去反抗種姓製,那就是在毀滅他們的未來!

於是完全出乎趙禎意料的一幕出現了,即便是被高種姓不斷的壓榨和剝削,那些可憐人依舊不敢反抗,甚至不願意反抗,他們情願自己被餓死,窮死,也不願對高他們一等的種姓動手。

這在大宋的百姓看來就是自己賤,怪不得旁人,也怪不得受到欺負,活不下去就算了,到最後也不敢和上麵的人拚命,這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隻能受到不斷壓榨,這是他們自取滅亡的結果,但活不下去的天竺人開始新的思路,他們成群結隊,拖家帶口的向大宋而來,希望進入大宋討生活。

他們把目標放在了大宋佃戶的身上,希望自己也成為大宋的佃戶,給大宋的農人幹活,隻要給他們糧食吃,給他們地方住,給他們衣服穿就行。

這就是勞力輸出,但大宋的百姓可不要這些天竺人,他們的懶惰是出了名的。

別人不知道趙禎卻清楚天竺人懶惰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土地,無論是剛開始的雅利安人,還是後來的突厥和阿富汗的***,他們在居住在印度的土地之後,都開始漸漸的變得安逸起來,遠沒有當初入侵印度時的驍勇善戰,可以說這些曾經強悍的民族在來到天竺之後都開始漸漸墮落了。

征服者變為統治者後,開始享受著印度河流域富饒的物產,漸漸地產生了惰性,天竺人並不像別的民族一樣喜歡擴張,因為物產豐富,土地肥沃,氣候炎熱,天竺便產生了一種熱帶惰性。

這是天竺的生活環境和氣候導致了天竺人性格上的懶惰、懦弱和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印度教的謙卑恭順也導致了天竺的性格,印度教吸收了波羅門教和佛教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一個包容性的宗教,這一點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天竺的性格。

天竺人的懶惰是出了名的,別說是在這個時代,就是在後世也是懶的讓人吃驚,趙禎對此深有體會。

而相對於勤勞的大宋百姓來說,這種懶惰是不能接受的,這種沒皮沒臉的生活也是不能接的,現在的世界正處在一種奮進的時代,每個民族,每個文明都在為自己的強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