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1 / 2)

趙旭的腦子向來都不是古板的,相反在趙禎早年的開發下,趙旭和趙昀,趙靈三個孩子擁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

在趙禎稍稍引到之後,他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事實上趙禎已經說的足夠清楚,張載的學問還是不錯的,最少其中的觀點非常符合趙禎定下的調子。

並且也提到了格物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的作用,如此一來便是一門相當不錯的學問,但其中的內容是一定要進行更改的。

怎麼樣才能使得張載的關學成為有利於大宋,有利於趙旭未來管理國家的學問呢?

那就需要趙旭這個大宋的太子親自去和張載這個關學創始人詳談,趙禎相信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張載一定會非常隆重的和趙旭詳談。

禮賢下士並不難,隻要你足夠放下自己的身段就行,這一點同樣是趙旭的優點,此次他南下賑災效果顯著。

當地的官員和百姓是哭著給趙旭的車馬送行了五十裏,直至路治交接之地,趙旭嚴令官員留守自己的所在不得相送,這場送行才堪堪結束。

趙旭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人心是換來的,民心更是換來的!用什麼東西去換?自己的心!

做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靠威嚴和峻法換來的不是民心,而是恐懼,在這恐懼之下不是百姓和朝臣的真心服從,而是被迫的妥協。

趙旭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古代帝王極少能做到的事情,那些朝堂之中或是民間的大儒則是對趙旭的行為打擊批判。

在他們的眼中,趙旭的行為是把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禮製給踩在了腳下,報紙之中當然也會出現類似的文章,隻不過來自民間的東西不算是上疏,沒人當回事。

可來自朝堂之中的奏疏可就不能輕視了,這是一份正式的公文,也是朝臣對太子這個還不是君王的儲君的建議。

趙旭作為太子需要的是虛懷若穀,朝臣們的建議需要接受,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趙旭理所應當的給那幾個聯名上奏的迂腐文臣回了公文。

公文之中滿是懇切之意,表示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但同時也說明作為皇帝的趙禎都能親民,自己這個太子就更應該跟隨父親的腳步了。

文章寫的很好,至少趙禎看來是毫無問題的,並且字字句句說到的點子上,有禮有節。

可就是這篇書麵形式的公文卻捅了婁子,在那些老儒看來,文章還算不錯,但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點子上,他們在乎的不是趙旭的態度,而是禮製這東西不該丟棄。

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趙旭不再犯類似錯誤的承諾,而不是華而不實的辭藻。

三才捧著報紙上批判趙旭的文章尷尬而同仇敵愾的遞給了趙禎,邊上的趙旭也是滿臉的無奈。

事實上這樣的文章並不會讓他生氣,雙方之間原本就不是在平等的地方,高高在上的趙旭完全可以不去理會這件事。

他之所以把文章給趙禎看,是為了向父親求教。

“父皇,孩兒該如何處理這些人?”

趙禎不答反問:“你自己有什麼想法?朕希望聽聽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