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要讀書,還要求學,遊學,這兩樣東西便是讀書人身上的兩座大山,富貴人家多出精銳這不是一句種族理論,而是一個事實。
雖說窮文富武,可有多少窮人死讀書就能成功?
但現在不同了,大宋的書院幾乎對所有人開放,到了年歲的孩子都可以去求學,而接下來便是書籍,在這個對知識產權保護嚴重不足的時代,書籍成為了一種廉價商品。
而且大部分的文人都覺得書就是應該買的越便宜越好,世間大儒和文臣們同時建議降低書籍的價格。
新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什麼?效率的提升,成本的減少,活字印刷術極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雖然現在還未出現民智大盛,革命將成的局麵,但他兩世為人,太清楚其中的問題了,時間會發酵一切,隨著國家的愈發穩定,隨著民智的不斷提升,隨著製度不斷的接受各種各樣的新考驗,最終必定會引發一場變革。
無論這場變革的形態是什麼樣的,也無論這場變革是否會流血,但趙禎知道,變革是必然,大宋不會,也不可能會延續千年之久。
自己的所作所為隻是為了讓華夏漢室更好的保存種子,血脈的種子,文明的種子,教化的種子,科學的種子,以及可能出現的革命種子…………
趙禎雖然清楚這一點,但並沒有扼殺未來的一切可能,他隻是剔除了最壞的可能。
趙禎可以肯定的說,即便是自己不去做這一切,最後還是會出現革命,這是曆史的必然,那為何不去保留下那些珍貴的東西?
這是種群的保護形勢,趙禎知道革命會帶來好處,也會給天家帶來壞處,但他依舊選擇保留其產生的條件,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先決條件會給華夏文明帶來無盡的好處。
趙禎相信無論是哪個王朝或是政權接替了大宋,都不會把這些寶貴的東西付之一炬,隻有蠢豬才會這麼做。
之前各個朝代之間的貧富差距並不大,但到了大宋,到了趙禎執政的時期,哼哼…………錢多的能把人笑死!
是真的有人被這些錢財給笑死了。
一個老者,一個前朝的老儒,據說已經活了百歲多,被地方官員當作人瑞送到了神都。
他經曆過五代十國的紛亂,看到了神都之後便忍不住讚歎,他聽父親說過唐時的舊都,也不及神都的巍峨壯麗。
趙禎雖貴為皇帝,但對待這種既是老儒又是人瑞的老人家麵前充分做到了後輩才有的尊重和禮儀。
被今年的收入,支出等等一切都詳細的講給老人聽,就像是後輩子孫為家裏的老祖宗講述今年的收成。
當趙禎向老人解釋什麼事億這個數量單位之後,老人仰天大笑,酣暢淋漓的起身給趙禎行了帝王之禮後便安然去世…………
太子,朝臣,皇後,宮人,內侍,禁軍皆泣不成聲,在趙禎親自背起老人向宣德門走去時,神都百姓見者無不垂淚…………
13464/492247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