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能延續下去,大宋便再也不會出現皇嗣爭奪皇儲之位而流血,也不會出現皇儲臨危受命初登大寶而亂了分寸的事情。
對於範仲淹等人來說,他們巴不得這樣的規矩一直延續下去,成為大宋的永例,成為大宋的祖宗之法。
而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便在於朝臣,他們必須起到監督的責任。
趙禎這邊按部就班,但在倌驛之中的仁欽桑波卻如熱鍋上的螞蟻,不是他不想見大宋皇帝,而是見不到了!
這段時間鴻臚寺的官員帶著他在神都城中各處遊覽,神都城有多大?三天時間還沒逛完外城,更別說內城了。
外城熱鬧,內城繁華,那些鴻臚寺的官員好似傻子一般,總是帶他走回頭路,明明穿過朱雀門就能抵達外城,穿過春華門就能到達西外臣,但他們總是帶著自己從朱雀門走,而且一定是從朱雀門回。
這一路上浪費的時間比遊覽的時間還長,自己當然知道他們在拖延時間,可這沒有道理啊!
拖延的時間不光是吐蕃的,還是大宋的,大宋晚一日援助吐蕃,角廝羅就有可能早一日統一吐蕃,到時再支援吐蕃便是天方夜譚了!
為此仁欽桑波覺得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他需要主動去找大宋的相公們談一談,遊說他們諫言皇帝,盡快對吐蕃進行支援。
倌驛中的宋人官吏對他的出入並沒有進行限製,鴻臚寺的官員聽說他要自己在神都城中逛逛更是沒有任何疑議。
隻是提醒他什麼地方不能去,至於要去東城,那便是沒有阻止,還特意告訴他東城乃是大宋最為富貴的地方。
仁欽桑波知道這些人在看自己的笑話,但他依舊堅持,最少他知道做總比不做要好。
上門遊說大宋的朝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此之前仁欽桑波便打聽清楚了消息,每個相公有什麼嗜好,人品如何,主管何事,脾性是暴躁還是等溫和等這些。
這一切都謀劃好之後,仁欽桑波才前往東城準備遊說大宋的朝臣,他知道這是自己唯一的機會,所以很堅決,勝敗在此一役。
雖然仁欽桑波準備好了一切,但他選錯了開始,東城大街上最富貴的人家不一定是相公們的宅邸,而是蔡伯俙的府宅。
在仁欽桑波看來這位當朝駙馬雖然是個外戚,但在大宋的影響力頗為驚人,最重要的是他是皇帝的近臣,甚至是皇帝離不開的人。
否則他哪來的大富大貴?誰不知道大宋最隱秘的黑手當初便是他一手執掌?
對於這樣的人,仁欽桑波不打算用財物去遊說他,再精美的財貨在他麵前都是不值一提,蔡伯俙每年從蔡記拿走的分成可謂萬巨,什麼樣的珍寶沒見過?
聽鴻臚寺的官員說,每次蔡伯俙從蔡記提取分成之後,皇後重要下旨斥責,而朝臣們卻哈哈一笑不以為意。
仁欽桑波跟著笑了笑,在大宋錢算什麼?用那些身外之物讓一個天子近臣遠離權利,這買賣劃算的緊!
13464/49158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