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是大宋最好的軍隊,雖然當初也不比廂軍強多少,但最少不是一群災民或是罪犯組成的軍隊。
這裏麵可供發揮的空間就多了去了,趙禎這麼多年來對軍隊傾注的心血可不少,宋軍早已從原本的國家兵器轉變為子弟兵,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轉變,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轉變。
但有一個缺點正在不斷的變大,不斷的變得麻煩起來,趙禎發現了這一點,卻暫時沒有辦法解決。
禁軍對後勤物資的依賴遠遠超過了原本的軍隊,即便是相比曆史上其他王朝的強軍也要相去甚遠。
現在的大宋防守綽綽有餘,但進攻便要麻煩許多,對天天竺作戰,糧食是完全依靠鵬珈羅的功績,也幸好鵬珈羅是熱帶氣候,糧食豐產,否則大宋單單是供給糧食便要耗費萬巨,更不用提那些軍械了。
大宋的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從比拚人命的多寡,轉變成比拚軍械,比拚物力財力,比拚技術高低。
這便是大宋的改變,也是大宋的弱點來源,因為需要這些東西所以宋軍對軍械的依賴前所未有。
趙禎發現這個問題也沒有辦法,運輸的道路雖然已經改變,但運輸的工具卻還未曾變化,依舊是馬車為主,火車為輔。
而這兩樣東西都是在大宋境內最順暢,但越靠近邊境越是滯怠,尤其是吐蕃,大宋從一開始對吐蕃沒有那麼重視。
所以要想進兵青塘以及吐蕃,最需要的便是準備後勤,這是大宋在對青塘作戰的一塊短板。
之前無論是對付西夏還是對付遼朝,大宋都是依靠商賈開路,以商賈遊說當地官員建設道路,待大軍開進之後再派出勞役進行加固和建設。
但吐蕃是個例外,即便大宋和青塘通商,可青塘人並未答應幫助大宋修建道路,他們即便是看到了公路能給青塘帶來更多的財富也沒有動心。
至於高原上的吐蕃更是不可能,青塘人與吐蕃之間的交易仍然保留最原始的馬隊運輸交易,交易量並不大,最要命的是吐蕃人沒有道路建設的意識。
這就是最大的阻礙,而且吐蕃高原漢家百姓也上不去,即便是當初青塘幫助大宋拿下脫敢部,但脫敢部的大宋官員依舊是無法開始道路建設。
至於現在,脫敢部的大宋官員全部被召回,如此一來,大宋想要進攻吐蕃,所需的耗費和時間恐怕有萬巨之多。
到了大宋這樣的帝國,一旦發生戰爭便是一場物力財力之間的戰爭,國力才是比拚的重點,可趙禎不是傻子,有些錢該花,有些錢不該花。
與其讓大軍艱難行進耗費財力,不如先一步建設抵達吐蕃的道路,把基礎打好然後再去考慮接下來的問題。
趙禎在此處還有進一步的打算,他要的是一個能夠被大宋掌控在手中的吐蕃而不是一個被大宋打怕了之後俯首稱臣的吐蕃…………
13464/490051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