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並不想在這件事情上糾纏,他知道趙禎是對的,但對於他來說還是有些同情那些被罷黜的人,官家是在利用這些人逼著其他人做出改變。
尚武之風才剛剛開始,可即便如此大宋已經變得完全不同,最少是百姓的自尊心開始變了,身體上的改變還沒進行多少,精神上就已經是不可戰勝的巨人。,
“官家,大軍已經按照您的旨意向前推進,駐守各地的將士已經就位,青塘人再無回到河湟的可能,但我大軍也隻能止步於此,再往西走便會出現極度不適,全軍上下隻有寥寥萬餘人能夠適應高原氣候。”
趙禎點了點頭:“這些在朕的預料之中,但高原反應需要時間去克服,一般反應強烈之人身體看似無礙,實則有隱疾在身,那些不太強烈的,三五日的功夫便會好轉,此次讓威武軍前進駐紮在黃河沿線,為的就是勘察一軍之中有多少人能夠撐過去,若是能適應高原氣候,這襲人都將是以後進入高原的主力,朕不會隻用威武軍,其他各軍也要抽時間進行調防,把適應高原氣候的將士留下,餘者調回。”
蘇洵這才明白了趙禎的想法,緩緩開口道:“官家這麼做是打算遴選可堪一戰的將士?”
“朕這是在為旭兒做準備,河湟已經落入大宋的手中,角廝羅雖然看穿了朕攻伐青塘的計劃,但他依舊損失不少,之一切的損失都是為了爭取時間。
這麼多年來他把我大宋的用兵習慣摸索的很清楚,朕最討厭的就是他的這份紮實,這種人太過可怕,要對付他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稍有思慮不周便會被他從中看到破綻。
針眼大的窟窿會變成鬥大的風,最後摧毀看似銅牆鐵壁的安排和部署,讓你的諸多準備付之一炬,當年李元昊的失敗也是因為如此。”
蘇洵恍然大悟:“這便是官家寧願慢也不願用兵貴神速攻伐吐蕃的原因?”
趙禎搖了搖頭,在蘇洵驚詫的眼光中緩緩開口道:“朕不單單是因為這些,朕之所以不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攻伐吐蕃,其根本在於朕還沒有多少勝算!
戰爭打的是國力不假,但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大宋國力昌隆,然攻伐吐蕃高原卻更加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眼下人和已經有了,國內無論百姓還是朝臣,無論商賈還是巨富都在盯著吐蕃這片土地,盤算著大宋若是能攻下吐蕃,他們能從中獲得如何的好處。
這是真正的利益所在,人和之心被利所聚,豈能不用?至於天時這東西就是難以把握的飄渺,可歸於運氣,地利……我大宋根本就毫無優勢,吐蕃人比咱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土地,也更加適應高原的環境,這是朕最擔憂的事情。”
13464/486037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