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最擅長的不是大鳴大放的進攻,相反他擅長慢條斯理的攻伐,這是他的性格所決定的,也是趙宋天家的本性,謀而後動是趙家血脈中的東西。
無論是太祖還是太宗,包括真宗皇帝都是這樣,別看太祖陳橋兵變的果斷,在此之前他已經和後周的將領朝臣組建了利益集團。
太宗三次北伐失敗也不是因為他的冒進,而是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
帝王行事看似明火執仗大刀闊斧,但事實上卻是敬小慎微,謀而後動,因為不知道某個決定就會牽扯到利益集團,牽扯到大量的利益既得者。
這些人也許時豪門權貴,也許是平民百姓,甚至是最不起眼的農人,但在華夏就是這樣,隻要是人多,隻要是麵廣,那引發的後果便是難以想象的災難。
趙禎這麼多年來對外用兵都是小心謀劃好了一切之後,才出兵,雖然看似是在減少最大的傷亡,獲得最大的戰果,但事實上卻是最壞的情況下也能獲得勝利。
堂堂之師,正正之旗,這才是用兵之道,但趙禎卻把這個放在了最基本的要求上。
無論是對外征伐,還是對內治下,趙禎都在不斷的改變手段,不斷的製定出最完美的計劃,雖然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但做總比不做要好得多。
相對於黨項和契丹這樣外部矛盾來說,東城豪門,佛門,儒家這些內部矛盾卻更為複雜,不能小看這些利益集團,他們的危害甚至要超過農民起義。
大多數王朝就是在這些利益集團的日趨墮落中而走向毀滅的,無論那個王朝在開始的時候,因為利益的牽絆,所有利益集團都在是擁護帝王的統治,因為隻有如此他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而在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後,這些利益集團就開始和天家逐漸的背道而馳,雙方之間開始出現矛盾,並且相互對抗,這是不能避免的事實。
到了王朝的末期,這些利益集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威脅甚至是控製政治,而到了這個時候才發現問題本質的統治者已經回天乏術。
趙禎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這些利益集團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滲透到朝堂三上,幹預政治的時候開始整治他們。
說實話從一開始趙禎決定對利益集團進行整治的時候,心情是相當輕鬆的,因為在他看來大宋的原始利益集團已經被自己打壓的差不多了,而新的利益集團出現的較晚。
可當他下功夫準備動手的時候卻發現,在資本的幹預下,利益集團形成的速度快的進人,發展的速度更是迅捷的嚇人。
即便是有了一點心理準備,趙禎自己還是被嚇了一跳,更為讓他鬱悶的是,這些利益集團幾乎都是他一手造就的。
什麼叫作繭自縛?什麼叫養虎為患?什麼叫引狼入室?
趙禎知道這是自己大力發展資本,新建工廠,推行商業和經濟繁榮的弊端,是,這些手段是解決了曆代王朝最根本的土地兼並問題,但卻也引發了曆代王朝都沒有出現過的另一個問題。
資本催動了利益集團的發展和聯係,使得這些利益集團更加的團結和強大,擁有了更多的財富,也使得他們更加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