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百姓相對於城內的百姓已經減少許多,“城中富貴城外貧”,這是神都城的自然現象,但相反的是,城外的百姓信佛的卻比城內的百姓要少得多。
他們都是從大宋腹內之地而來的人,不是當初隨趙禎遷都而來,這些人家資尚淺,多為生計奔波,早已看透了佛門的虛假,他們曾經也信佛,但毫無改觀,相反卻是在不斷勞作中獲得了財富。
這些人更加相信依靠自身而過上好日子,而不是拜佛求神,況且這些人進入工廠之後也明白了許多,大宋之所以有今天,還不是依靠朝廷和官家?還不是靠著這些工廠不斷的生產,靠著商賈的買賣?
這些和佛門沒有絲毫的關係,工業文明的出現使得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隻有富人才會去信佛拜佛,窮人隻能為生計奔波,天天想著如何填飽肚子。
事實上佛門和東城豪門應該站在對立麵上,資本的存在就是對宗教的一種衝擊,一種在提供物質滿足,而另一種在提供精神滿足。
今天是五月端午,神都城的城門洞開,神都內外的百姓自由出入,無論是做買賣的還是看熱鬧的都在向城內而去。
大相國寺僧侶的西行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景致,今日的熱鬧遠不及如此。
待賢覺等一眾僧侶過了五裏橋,便再也沒有圍觀的人群,隻有沿著官道趕往神都的公共馬車中,不時有百姓探頭觀瞧,也不過是瞧個新鮮而已。
如此更加促使促使賢覺改革佛門的想法,佛門已經到了時過境遷的地步,不少跟他一起出現的僧侶麵露不滿和消沉。
不少僧侶都是第一次離開神都城,甚至是第一次離開大相國寺,瞧見源源不斷往神都城而去的馬車臉上露出驚歎和羨慕。
這些馬車有私人府宅的,有公共的,尤其是公共馬車讓人驚歎,三匹馬拉著三廂馬車在路上前進,速度不快但勝在穩當和均勻。
最多隻要兩個時辰的功夫就能從範陽抵達神都,方便快捷的很。
原本這些公共馬車都是朝廷經營,後來轉賣給了商賈,專賣之後價錢非但沒有上漲,服務的態度和馬車中的東西更好了。
馬車的數量也更多,每天的車次也更多,最占便宜的人反倒是平民百姓。
明白人都清楚,這些公共馬車是給百姓乘坐的,若是不好百姓不認,虧錢事小,告到官府之中朝廷追究下來事大!
官道上的馬車不斷趕往神都城,但神都城的門口已經有些堵塞,原本是不該出現的景象,這是因為內侍省的宦官和禮部官員以及將作監的官員堵在門口。
究其原因便是他們要運送一塊碩大的石碑進城,而石碑屬於貨物,要在先讓百姓進城之後才能進城。
但時間不等人,禮部官員著急的和城門的值守官解釋,期望能讓他們插隊進城。
13464/53531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