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現在是無可奈何的要接見包拯,他是大宋的計相,身份特殊,若是一般的臣子學士之類的,趙禎隨便找個借口就能推脫掉。
況且包拯還有一個“頑固”的名頭,他的固執一點也不比王安石少,兩人算是旗鼓相當的人。
尤其是王安石被調任三司副使一職後,兩人之間沒少“掐架”,經常因為某件朝堂政策而互相不滿對方。
當然,這兩人最希望做的便是說服對方,可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不相上下。
趙禎在大宋朝堂上“最怕”便是這隸屬三司的一老一少,一旦他們要單獨請奏的時候,自己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當然趙旭那小子就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
但這一次,包拯的入宮卻是和王安石站在了一起,他手中的文卷以及奏疏中亦有王安石的文書,趙禎在看到這對“頑固”聯手之後便知道今日之事不得“善了”。
“官家,東京城的官營買賣和蔡記幾乎同時降價,這已然讓許多商賈麵臨關賬的窘境,其中雖有不少是東城豪門的商號,但亦有尋常的民間商賈,何況那些進了貨的尋常商販亦在其中!”
趙禎點了點頭:“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降價就要有人虧本,尤其是那些進貨早的人,虧本已經是不可避免,但朕不知官營買賣和蔡記的尋常降價有何不妥?”
“尋常降價?!”
包拯的聲音突然提高了些,邊上的三才練練咳嗽,提醒他重視眼下的場合,禁中的紫宸殿可不比三司的衙門,四周還有宮人在側,豈能對君高聲言語?
包拯冷冷的掃了三才一眼,這貨便立刻心驚膽戰起來,沒辦法,大宋的宦官受朝堂文臣轄製,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隻要包拯今日不服氣,明日就能以“內侍專權,逾矩,跋扈”的罪名參奏他。
“官家,若是尋常降價,為何低過了成本?三司亦有財計衙門,哪家商號的成本是多少,亦有估算,為何官營買賣和蔡記的價格降的比其他商號的成本還要低?!如此一來他們還掙錢嗎?若是不掙錢,那是否是官家收益以內庫錢財補貼之用,為的就是對東城商號加以驅逐打擊!官家國器不可私用!便是內庫財權不在三司,也應妥當處理,皇後手中的五枚之權亦因皇權幹涉之!”
三才已經兩眼一閉愛咋咋地,這那裏是請奏,簡直就是在質問官家,聲音大的出奇,口水噴的到處都是,態度惡劣!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包拯居然把問題扯到了官家私德以及後宮的身上,這就是“大不敬”以及“逾越”的大罪了!
趙禎卻並不在意,他已經習慣了包拯這種“惡劣”作為朝臣他是一心把自己的責任維護到底,一旦失職,連自己都不肯放過。
趙禎歎息一聲,擺了擺手道:“你上來便認定是朕公器私用,若朕沒用內庫,密庫一文錢呢?你包希仁明日便要在朝堂之上當眾宣讀《認罪疏》。”
包拯一愣,邊上的內侍悄悄的捂嘴偷笑,三才知道,官家也隻能用這種辦法懲治包拯的失禮了。
13464/521412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