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飽該怎麼辦?明知道自己要餓死了又該怎麼辦?劫掠便是最好的選擇,饑餓會把高原上的人都變成一個個不要命的勇士,因為他們退無可退,因為他們退後一步便是等待死亡。
“困獸”永遠是最難對付的敵人,因為他們沒有了退路,隻能以命相搏。
趙禎不會把吐蕃人逼成困獸,給他們糧食不光是為了現在,也是為了將來,一旦雙方交戰,若是給吐蕃人失敗必亡的意識那便是不上算的“買賣”。
給吐蕃人土豆和地瓜不是一件壞事,相反會給他們以退路,有了退路的人就不會以死搏命,也便於大宋征服吐蕃之後的管理。
對待高原的政策和對待草原的政策不同,既然不能內遷,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看守住。
不給他們太過先進的文明,也沒有必要在高原上發展除了畜牧業以外的經濟模式,趙禎甚至想要把高原上的豐富產出全部都取消,隻留下畜牧業和農業…………
這是一種“降維度打擊”,包吐蕃高原上的一切保留在落後的時代中,讓他們吃得飽,穿的暖,踏踏實實的在高原上生活,這便是極好的。
有吃的,有喝的,有牛羊,有美景,有安定的環境,這樣的條件對於高原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了。
工廠不適合高原,高原需要的是他們獨有的手工業,大宋繁榮的經濟模式也不適合高原,在哪裏的運輸成本太高。
貿易是永恒的主題,趙禎已經想好,若是拿下吐蕃高原之後,便開通一條從中原到高原的貿易路線。
唯有如此才能讓高原上的吐蕃人“安居樂業”,吐蕃不是沒有自己獨特的貨物,卡墊,羊毛,犛牛,羚羊,等等這些都是中原所需要的。
賣得好照樣是有價無市的東西。
仁青東打死也想不到趙禎已經準備好了對吐蕃高原的“善後”更不明白大宋會對高原如何的作戰。
他隻是知道土豆和地瓜這兩種東西對於康巴人來說極為重要。
他要把這兩樣東西全都待會康巴,帶回去給族人們增加口糧,康巴人歸順大宋是沒錯的,這些土豆和地瓜便能解決他們的所需。
此時仁青東最關注的便是土豆和地瓜如何種植,不過很快他的目光就被吸引到了播種的東西上。
農業一直是封建時代的根本,趙禎從未放棄過對農業的投入,每年有數十萬貫的錢財被調配到格物院和司農寺中,為的就是培養農業人才和改良農具。
效率更高的播種車已經出現,這是耕地犁地一體的巨大牛車,一頭牛拉著車不斷的前進,埋在地裏的鐵犁不斷的把土地翻出,車輪上有齒輪和車廂連接…………
趙禎在車上不斷的詢問邊上的官員,並且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在仁青東看來這幾乎就是奇跡,大宋的播種車隻用了半個時辰,數十畝土地便耕種完成,這還僅僅一輛而已!
13464/519754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