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夠預測未來的走勢,即便是趙禎也不行,雖然他來自後世,但眼下的大宋早已變得麵目全非,蝴蝶的翅膀扇了一扇,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同,趙禎驟然發下大宋不再是曾經的大宋,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改變。
最顯著的便是趙禎自己幫助了一賜樂業人,他們在複國之後便如同堅強的小草在局勢複雜的地中海沿岸生根發葉,到了現在誰也不能輕易把他們從家鄉的土地上連根拔起。
至於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以及中亞的塞爾柱王朝更是開始了激烈的對抗。
整個世界都因為大宋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大宋的影響已經開始在無意之中進入了全球性的影響。
但除了趙禎之外,並沒有人知道這其實是他個人對大宋進行的改變之後,對整個世界產生的改變。
吐蕃人已經基本上從邏些城撤走,後續還有一些零星的吐蕃人走在最後,他們是仁欽桑波以及他的親衛,作為吐蕃的大相,他在殿後,但同樣的他也需要保障吐蕃人的安全。
趙禎可以殺死角廝羅,但卻無法對一個忠於自己王朝和皇帝的人動手。
一匹白馬,一身素衣,趙禎就是如此簡單的騎馬在邏些城門口,身後的士兵相距了一段距離,眼下已經沒人會對趙禎產生威脅。
仁欽桑波輕輕的磕了一下馬肚,驅馬緩緩靠近趙禎,這個舉動瞬間讓四周的人緊張起來。
但趙禎並不在意,隨意的揮了揮手讓禦前直停止前進,示意自己很安全,仁欽桑波是高原上少有的智者,他不會衝動到做出毀滅整個吐蕃的行為。
果然距離趙禎還有十來步的距離,仁欽桑波翻身下馬向趙禎施禮,趙禎騎在馬背上微微抬手:“平身吧!你不尋朕,朕也想去尋你。既然來了就把話說開了更好。”
“陛下果然聖明!”
仁欽桑波仿佛早已料到這件事,對於趙禎的“非正式”召見非常的感興趣。
這是一次理想的交流,也是一次最後的交流,人與人之間有時最需要的便是交流,有時最不需要的也是交流。
自從角廝羅稱帝之後,一個完整的吐蕃出現了,但它卻從一開始便是大宋的敵對國家,雙方之間幾乎沒有“正式的官方交流”。
甚至讓派出去的“使團”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一次粗糙的會麵。
交流和信任是外交博弈中最需要的東西,而直到吐蕃戰敗雙方之間也沒有一次正式的召見。
作為吐蕃的大相,仁欽桑波去過大宋並且了解大宋,但相對來說並不了解大宋的這個君王。
眼下就說明了一切,也證實了仁欽桑波的猜測,大宋皇帝果然做出了最為合適的選擇。
果然大宋皇帝和自己猜測的一樣,他對於“大局”的思考要遠超吐蕃人的想象,他需要的不光是滅了吐蕃獲取吐蕃的土地,而是需要一個更適合大宋的利益。
這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在暴力和衝動驅使下的一次擴展和侵略,這也是為何大宋皇帝會放他們離開的邏些城和吐蕃高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