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1 / 2)

強國的外交是複雜的,不單單依靠威懾和各種外交手段,合縱連橫的手法是好,可終究還是要在你有實力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極致,否則必然是慘淡的結果。

大宋的外交在某種程度上把武力和計謀配合起來,而目的隻有一個,附和大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宋人和後世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晏殊在出使大秦之前就被趙禎特意下旨叮囑過,該彬彬有禮的時候就要彬彬有禮展現大宋氣度和文化禮儀,而該動手的時候決不可軟弱,丟了國家的顏麵,讓人覺得大宋是個軟弱可欺的冬烘先生,隻要對方亮劍,必要強硬回擊!

晏殊在看過趙禎的旨意,並且得到了率領使團的官印以及虎符後,便從神都城的禁軍中挑選了一百八十五人的精銳作為此次出使大秦的“底牌”。

當然,晏殊也知道自己此次的任務,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他沒想到居然要把大秦皇帝的兒子接到大宋去遊學。

要是臨近小國出現這樣的事情還能夠理解,畢竟崇尚天朝上國的繁華和強大,路途也不遠,可大秦遠在萬裏之外,把大秦皇子接到大宋,這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

但關鍵是大秦的皇帝亨利三世還同意了,並且就是他懇求官家這麼做的,顯然其中必有問題,而這些問題隨著他在大秦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就浮出了水麵。

沒想到在大秦,教廷居然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更沒想到信仰的力量居然如此強大,這讓晏殊感到恐懼,也由衷覺得官家對佛門和道教的管束破有先見之明。

無論是天主教還是佛教,道教,以及回回教,這些歸根結底都是信仰,漢家王朝也曾經在信仰上栽過跟頭,但漢家王朝善於總結教訓,也更加相信自己,所以這些宗教在漢家並沒有擴張的那麼厲害。

而在大秦……不在整個西方卻不是這樣,無論是天主教還是回回教都得到了人們的強烈信仰和擁戴,無論是大秦還是塞爾柱,宗教幾乎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統治了人們的思想。

越是如此晏殊越覺得可怕,越覺得這些人的可悲,相比大宋百姓,雖然他們能找到更多的精神歸宿,但晏殊不覺得他們比宋人幸福。

人居然因為信仰而開始放棄生活,這就是最大的笑話,而這些窮人得不到國家和教會的幫助,反而要極盡所能的向教會交錢?

這樣的循環下去,大秦的人隻會越來越貧窮,而大秦的皇帝和教廷卻對此熟視無睹?

要知道在大宋,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隻有百姓有錢了,生活好了,王朝才會強大,才會越來越富有和繁榮。

大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而如此簡單的道理,統治者仿佛根本就不知道,在晏殊看來,所謂的大秦國也不過是比住在森林中被他們稱之為野蠻人的生活要好一點而已。

這樣的人憑什麼和大宋對抗?

至於他們的財富是從何處而來,想也不用想便知道是通過掠奪和壓榨來的,所謂的大秦國根本上不過是類似於華夏周朝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