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門關稍稍補充了一些必須的幹糧和淡水,蔡伯俙便率領商隊向阿母城前進,一路上他是一點時間都不敢耽擱的,畢竟是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的盟約,一旦耽誤了時間,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蔡伯俙擔心大宋這邊賺錢賺得慢了。
官家已經鬆口,可以收買軍需給外朝,這對於已經產能過剩的大宋兵工廠來說實在是幹旱中的一場春雨。
蔡伯俙早就知道大宋的官營買賣賺錢的事情,當然對於那些依靠軍工生產的官營買賣來說就等同於噩夢。
軍工廠的東西是一律不許賣給外朝的,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宋的軍工廠產能太大,隻要機器一開,工人每天生產出來的軍需就能夠裝備一個滿編的指揮。
大宋每年的軍需也就那麼多,再加上官家每年的裁撤軍隊,眼下大宋所需的軍需沒有多少,淘汰下來的東西倒是可以賣出去給一些小國,但所需也不是很大。
若是說每年最大的大頭訂單,也就隻有不斷擴建的南海艦隊了,隻不過大宋的軍工廠還是沒有全部運作起來。
這對三司來說是巨大的浪費,因為那些兵工廠是不能關閉的,裏麵的工人和匠人都是朝廷在養活,三司撥給的錢財。
也許是被打怕了的原因,也許是對戰爭隨時肯能到來的恐懼,朝臣們寧願裁撤軍隊也不願裁撤這些半停產狀態的軍工廠。
於是冤大頭的也隻有三司,好在這兩年方丈洲的訂單多了起來,隨著二皇子不但的擴展在方丈洲的土地,所需的軍械也是越來越多,二皇子還在方丈洲組建了艦隊。
所需的武器裝備便是一個大頭,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了軍工廠的困境,就在這些軍工廠開始全麵開動的時候,官家與塞爾柱的盟約來了。
這無疑是對軍工廠最好的幫助,蔡伯俙知道西麵戰爭的激烈,塞爾柱是有錢的,他們對軍械的所需也是巨大的,所以他才會如此上心。
官家說過,一旦軍工廠全麵運行起來,工人和匠人的收入多了,自然也就會研究出更為厲害的武器。
這對大宋來說實在是一件好事,大宋最厲害的武器是絕不會賣給外朝的,賣出去的也都是板甲,兵刃,弩箭之內的消耗品。
這些東西賣給塞爾柱,塞爾柱拿去和大秦國作戰,其中的消耗必定會很快,蔡伯俙仿佛看到了金山銀山不斷的往大宋運回來。
出了鐵門關之後便是另一幅景象,熱鬧的人群開始逐漸變得稀疏,大宋的商賈最喜歡的便是成群結隊的前進,這樣一來還能在路上互相幫扶一下。
當然大多的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但這樣的代價對於返程來說實在是太小了,沒人願意在瀚海中走了一半再返回鐵門關。
蔡伯俙的商隊商隊中並沒有多少貨物,大多數是一些禮節性的禮品,是送給塞爾柱皇帝的贈禮,蔡伯俙相信塞爾柱那便也準備了禮物,否則官家不會讓他準備大宋的“特產”送給塞爾柱人。
坐在馬車中的蔡伯俙不斷的擦拭著身邊的橫刀,盔甲他已經擦拭過一遍了,大黃弩也被細心的包裹了起來,終於板甲更是被擦得鋥光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