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無明感言(1 / 2)

風雨江山幾多情

終於完結了,很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此文寫得太辛苦了,這麼冷,我居然前前後後寫了八個月,跨了兩年(按網絡小說來看算很慢了吧?)。期間還經曆了很多讓無明及其鬱悶的各種瑣事。

但不管怎樣,總還是寫完了,有些話想說。

先說文題吧。其實開始是叫《愛恨隨江》的,但後來覺得有點兒言情。偏偏本人最不會言情,所以就改成了簡單的“隨江”兩個字。

“愛恨”──沒什麼可解釋了,就是字麵的意思。“隨江”──這個江指的是長江,即文中所說的“大江”。大江、江是古人對長江的叫法。建康──南京,長江沿岸的古都,也是本文的京城。陳遠和司馬昀的故事始於長江,也終於長江。而長江黃河又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所以“愛恨隨江”就是:不論中華土地上發生過多少驚天動地的愛恨情仇,不管曆史如何變遷,世人怎樣評說,一切的一切都會隨著永恒的時間消逝,隨著亙古不變的長江流走。說白了就是我想寫出一種大氣磅礴而又萬般無奈的感覺。但是寫完了才發現:那真的很難。我也可以肯定:我沒有寫出那種雄偉渾厚的氣魄。願望終歸是願望,我的功力還遠遠不夠,不過也可以算是個好的開始吧,最起碼我努力寫了。

進過我專欄“無明舍”的人應該看見了,《月照青山》和《隨江》都是“風雨江山”係列裏的。之所以叫風雨江山是想寫亂世中的恩怨糾葛,聚散離別。現在風雨江山中的“江”和“山”都有了,也就是說以後還會有“風”和“雨”。但《月照青山》、《隨江》兩篇寫下來,無明深感心力交瘁

,所以要是再寫,可能最快也得明年了。

說說《隨江》吧。

結局。

從一開始,就一直被追問是BE還是HE。我從來都沒有正麵回答過,不是賣關子,而是我始終覺得,任何的故事都不能用簡單的悲劇和喜劇來劃分。我看過讓我淚流滿麵的喜劇,也看過讓我覺得了無遺憾的悲劇。況且對悲和喜的定義尺度、承受能力,每個人也都不會是一樣的。尤其對於《隨江》這樣一個文來說,我就更沒有辦法確切地給它定位了。現在寫完了,兩個人都活著,有多少人認為是HE,又有多少人認為是BE呢?

地名。

這個不重要,但還是要說一下。雖然一開始就決定寫架空,可寫到京城的時候還是一不小心用了東晉時南京真的古名。後來覺得這樣不好也來不及再改了,幾經猶豫就這樣用下來了。所以文裏除了建康和姑臧是真的曆史上的地名,其它都是無明生編硬造出來的。如果萬一跟哪兒的地名重了,那絕對是純屬巧合。

人物。

本文人物眾多,官職龐雜。光起名字、編職位就常常令我感到焦頭爛額。但是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啥會搞出這麼多人來。另外,文中所有人物都是虛構的,司馬昀和陳遠是看了司馬曜、李陵和李全的故事之後才慢慢在腦海中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