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條頓騎士團善戰本性的普魯士軍隊雖然人數並不多,但在歐洲戰史從來就是一支非常優秀的勁旅,其作戰能力異常突出,可以說與羅馬崛起時的羅馬軍團相媲美。
1762年,俄國女沙皇伊麗莎白病逝,其養子彼得三世繼承沙皇之位,然而這個本來正常的沙皇傳承卻導致了一個曆史戲劇般的變化——此時正是歐洲七年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而誰也沒想到此時沙皇之位的變更卻導致了俄國軍事外交政策的大逆轉,這最終導致俄國-法國-奧地利聯盟本來已經唾手可得的勝利最終功虧一簣。
在彼得三世繼承沙皇之位的歐洲,當時正是一個三大矛盾猛烈爆發的時刻:英國從16世紀末葉到17世紀70年代先後在加萊海戰和三次英荷海戰中擊敗西班牙和荷蘭,這使得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歐洲主導力量,而此時英國的對手主要就是歐洲大陸的主要霸主法國,因此,這一時期歐洲矛盾的軸心主要就是英法矛盾;在英法矛盾之外還纏繞著另一條矛盾,這就是普魯士與奧地利這兩個強國之間的爭權奪利——普奧矛盾實際上是神聖羅馬帝國這個既不“神聖”更不“羅馬”的虛構帝國解體後留下的遺產。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導致歐洲出現了諸多日耳曼小王國,而普魯士和奧地利則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國家,於是,誰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承擔起重新統一日耳曼民族的責任就成了兩者不可調和的矛盾。此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在兩次西裏西亞戰爭中被普魯士占領,這導致兩者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另外,在這兩條矛盾之外還有第三條矛盾,這就是普魯士與俄國之間的矛盾,因為沙皇俄國在18世紀初擊敗北方強國瑞典後就成為虎視歐洲腹地的北方強鄰,而這個野蠻的國家一向奉行令人畏懼的政策,那就是永不停息的擴張、擴張、再擴張,它此時的擴張矛頭正指向其西麵和南麵,向西就是北歐,而向南則指向土耳其。而這兩個方向實際上分別刺向了兩個歐洲強國——普魯士和英國,向北歐挺進等於在威脅普魯士,向南則相當於威脅了英國通往黑海、中亞的貿易通道,因此俄國與普魯士和英國的矛盾成了歐洲的第三大矛盾。
1756年1月16日,英普首先締結《白廳條約》,規定雙方負責在德意誌境內維持和平,並以武力“對付侵犯德意誌領土完整的任何國家”,矛頭直指奧、俄、法三國。於是,俄國立即針鋒相對,俄國女沙皇伊麗莎白政府決心放棄原先簽訂的《俄英條約》,於1756年3月25日轉向同奧地利結成攻守同盟。稍後,法王路易十五政府於5月1日終於決定與宿敵奧地利暫時握手言和,簽訂相互保證的第一次《凡爾賽條約》,雙方保證各自提供軍隊,援助另一方反擊任何敵人。
當歐洲大國形成兩個敵對的聯盟後,整個歐洲的其他各種諸侯也就不得不紛紛選擇自己的陣營——結果,漢諾威(英國王室在歐洲大陸上的世襲領地)、黑森——卡塞爾、不倫瑞克等德意誌諸侯國以及葡萄牙先後參加英普同盟;瑞典、薩克森和神聖羅馬帝國其餘的大多數德意誌諸侯國以及西班牙則先後參加法奧俄同盟。至此,照亮歐洲和平的最後一根蠟燭也就熄滅了。
當戰爭的陰雲已經遮擋住所有和平的陽光後,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以其卓越的軍事戰略眼光判斷戰爭已不可避免,既然如此,那麼他從普魯士所處戰略地位考慮,認為普魯士與其等待敵人進攻,不如趁敵人尚未完全準備就緒之機,先發製人。於是,弗裏德裏希二世很快決定於1756年8月底親率9.5萬人的軍隊對薩克森發動突然襲擊,醞釀已久的戰爭終於爆發。這場戰爭長達七年之久,自1756年一直延續到1763年,因此被稱為“七年戰爭”。這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即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之間為爭奪歐洲大陸主導權和海外殖民地利益而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自然也延伸到了歐洲海外勢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戰場因此遍及歐洲大陸、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賓等地。
當時普魯士這個軍事民族國家的陸軍是歐洲一流的軍隊,無論士兵的戰術訓練、軍隊裝備還是指揮官的軍事素養都是歐洲的楷模,而更為令人注目的是,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也是一位頗具雄才大略的軍事統帥,他先發製人的戰爭觀顯然非常正確。而且,他不但能把握發動戰爭的時機,也能在具體的戰略戰術上施展他的才能——當普軍發動突然襲擊後,薩克森軍很快陷入包圍,被迫投降,首府德累斯頓隨即被普軍占領。
在普軍對薩克森軍形成包圍時,奧地利匆忙派出一支軍隊火速增援,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在埃格爾河和易北河會合處的洛沃西采遭遇。結果,奧軍未能突破普軍防禦,因此也就無法挽回薩克森的敗局,1756年的戰局以普軍的首戰告捷而告終。
1757年初,弗裏德裏希二世決定利用薩克森的失敗迅速擴大戰果,於是普軍開始進軍波希米亞。5月6日,普軍向布拉格發起進攻,奧軍被迫退守城內。為解布拉格之圍,奧軍一部向布拉格開進,普軍亦派一部迎擊。兩軍在科林附近遭遇,但這一次普軍失利,奧軍隨後解除了布拉格之圍,普軍被迫退回薩克森。與此同時,法軍分兩路在西線展開了軍事行動。這也迫使弗裏德裏希二世不得不從布拉格撤軍。
弗裏德裏希二世審時度勢,麵對法軍的攻擊,他決定首先選擇其中一路打擊。於是,普法兩軍於11月間進行羅斯巴赫會戰,結果法軍大敗。在此期間,俄國也開始準備參戰,俄軍亦於5月間開始向戰場調動軍隊。到了夏季,俄軍借奧、法軍對普軍的牽製,趁機大舉進軍東普魯士。然而俄軍初期表現得很拙劣,俄普兩軍展開大耶格爾斯多夫之戰,俄軍在開始並沒有占據優勢,直到後來才反敗為勝。盡管如此,俄軍卻沒有趁機擴大戰果,這竟然使得普軍有機會在羅斯巴赫會戰後把主力調往東部前線用來截擊進入西裏西亞的奧軍,並於12月間進行了一次大會戰——洛依滕會戰,而且普軍取得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