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而以摩根家族為首的美洲財團也取得了巨大的回報——戰後美國金融勢力大幅進軍歐洲,而以羅思柴爾德家族為首的猶太集團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大筆的猶太財富被希特勒沒收,數百萬猶太人被殺,甚至可以說猶太人勢力一度被納粹德國從歐洲驅逐了出去,戰後羅思柴爾德家族就再也沒有了戰前的輝煌和控製能力,而摩根家族等美洲財團則成了歐洲的新主人。
掠奪了猶太人,打擊了羅思柴爾德家族,這事並沒有完,其實這場戰爭仍然在繼續,隻不過不再用大炮和飛機,而是以威懾性手段為主的冷戰。這之後的半個世紀內,美國又摘取了二戰後最大的兩個果實,一個就是拖垮了蘇聯,進而從蘇聯攫取了驚人的財富;另一個就是利用占領日本,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利用“廣場協議”迫使日本再一次接受城下之盟,由此將日本十年的財富轉移到了美國。
美蘇的冷戰實際上早在二戰中就已經初露端倪,事情很明顯,如同拿破侖最大的威脅就是沙皇俄國,納粹德國在歐洲大陸最大的對手就是前蘇聯,結果也一樣,拿破侖失敗後亞曆山大一世就以歐洲的救世主身份進入巴黎,如果納粹德國失敗,那麼前蘇聯就將成為歐洲的霸主。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英國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為強大的美國,而萊比錫會戰後,英國隻能依賴與奧地利的聯盟來對抗俄國與普魯士的聯盟。而美英戰略家們很清楚,納粹德國的失敗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已經隻是時間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誰來領導歐洲這個問題,這也很明顯,英國、法國已經千瘡百孔,德國已經支離破碎,傳統的歐洲三駕馬車失去了對抗蘇聯的能力,那麼唯有美國才能承擔起這個責任——這實際上已經是美國挽救西歐的義務了。
正如前所述,美英開辟第二戰場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對抗蘇聯快速的推進,是為了與蘇聯爭奪歐洲,也就是說冷戰的序幕從這時就已經拉開了,至於丘吉爾的演說,那不過是終於把台詞從桌麵下拿了出來。
自二戰到1989年,冷戰仍然持續了40、50年,但為蘇聯這個龐大帝國的棺材上釘上最後一顆釘子卻是一個至今未能昭示世人的陰謀:這就是偉大的盧布騙局(Great Ruble Scam)。
我們也許並不認識一個名叫利歐·萬塔(Leo Wanta)的家夥,但你一定會對2006年5、6月份那場不大不小的金融動蕩記憶猶新,實際上,引起這場波及世界的金融地震的原因就是一筆從瑞士彙往美國的資金——一筆高達4.5萬億美元的巨款從瑞士秘密彙到了美國,這筆龐大的資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突然轉移就像是在國際金融這個充滿水的浴缸中突然倒進了一盆水,這立即引起界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短缺危機,由此直接導致了世界各主要交易所內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包括黃金和白銀)的暴跌,作為貨幣穩定比值的黃金和白銀價格也因此驟然下跌。
而這筆巨額資金的轉移目的就是為了掩蓋一樁陰謀:這就是起自裏根時代的盧布騙局,它本是美蘇冷戰中美國對蘇聯發動金融戰爭中的核心計劃之一,利歐·萬塔就是這一計劃的主要策劃和執行者。
冷戰到了裏根時代,蘇聯的頹勢已經顯現,美國利用自身強大的經濟能力展開了一場與蘇聯的賽跑,蘇聯僵硬的經濟體製根本無法與美國長期抗衡,這早在60-70年代的登月競賽中就已經得到證明,結果蘇聯落入了美國的戰略圈套:利用無與倫比的經濟戰爭拖垮蘇聯。而到了裏根這個時期,美國已經勝利在望,這時候的情報顯示,蘇聯已經出現了裂痕,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的拙劣表現說明這個龐大的帝國機器運轉速度正在明顯下降,而裏根政府要做的就是加快這一下降趨勢。為此,裏根政府秘密策劃了一個能夠從蘇聯帝國內部拉倒支柱的計劃,即用金融手段摧毀盧布,進而徹底擊垮蘇聯的經濟基礎。
利歐·萬塔的真實身份就是裏根政府蘇金融戰爭的直接負責人,他是裏根最信任的金融戰爭專家,曾在美國財政部、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供職。裏根政府的這項計劃在其執政不久就開始了,萬塔直接受命於裏根總統,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團”(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最初這家公司的資本僅1.7萬美元,但是很快美國就通過海外特別渠道為這家公司的賬戶內注入了龐大的資金,利歐·萬塔於是開始利用這筆資金頻頻發動對盧布的攻擊——這場秘密的金融戰爭實際上從來沒有間斷過,而且一直持續到蘇聯大廈最終傾覆——直到1990年,利歐·萬塔還用50億美元一舉買進了1400億盧布,這比黑市的價格整整高出了一倍(28盧布比1美元);緊接著,利歐·萬塔再接再厲,1991年,從1月至2月,他與倫敦控製世界黃金的巨頭們商定,連續在倫敦黃金市場上投放大量黃金,這導致世界黃金價格在2個月內迅速下跌,他們竟然連續拋出了200噸黃金,目的就是針對蘇聯,因為當時的蘇聯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這個龐大的帝國竟然已經在靠賣出黃金來維持,而黃金價格的暴跌意味著蘇聯唯一的經濟支柱也倒塌了。
蘇聯這個大廈最終如其所願終於在一夜之間崩潰,但利歐·萬塔的使命並沒有就此終結,而是開始了另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那就是竭盡全力掠奪蘇聯留下的財富——當然,這需要與俄羅斯核心人物裏應外合——這種掠奪簡直荒唐而又觸目驚心: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撒克斯(Jeffrey Sachs)甚至直接幫葉立欽修改總統令;美國律師喬納森,海(Jonathan Hay)親筆製定了許許多多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府規定;美國財政部的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給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的信中甚至詳細指導如何製定和執行經濟政策。結果可想而知,前蘇聯龐大的家產被轉移到了美國和俄羅斯巨鄂們的賬戶下,這種有計劃的洗劫得到的財富絕非小數目,據估計,這筆財富僅美國方麵就獲得了高達27萬億美元左右。這種入室搶劫一般的劫掠導致本來就由於經濟崩潰而貧困的俄羅斯社會又雪上加霜,1991年,俄羅斯許多原本在蘇聯時期處於社會中上層的人們跌入了低穀,昔日昂首挺胸的醫生、軍官、工程師、科學家現在紛紛跌入了貧民階層。
表麵上,俄羅斯和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把俄羅斯這種迅速“丟失”財富的現象解釋為“資不抵債”,他們對社會說,這是由於前蘇聯僵硬的經濟體製造成的財富消失,但實際上,前蘇聯積聚了70年的財富怎麼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一個至今仍然能毀滅美國、毀滅世界的軍事大國竟然被對手和自己的主人聯合洗劫,這簡直是一種曠世奇觀。
對於這件事還遠遠沒有結束,直到今天,前蘇聯那筆高達27萬億美元的資金仍然像是金融幽靈和相關人員的噩夢一樣在世界徘徊,相反,一向標榜新聞自由的世界主流報紙、電視等媒體卻幾乎同時對這件事保持了沉默——實際上,恰恰是這種出奇一致的沉默證明了這件事的真實可靠,因為世界的主流媒體都受控於極少數世界頂級精英集團,而他們正是這件事的主謀。
但媒體的沉默而一連串接連發生的謀殺案卻使得這件事通過一個不需要媒體的途徑傳播,人們在口口相傳,從巴黎到東京、從莫斯科到倫敦。世界頂級精英集團們可以控製世界主流媒體,但那4.5萬億資金引起的金融震蕩卻是實實在在的,於是,金融學家們總是能種種跡象中查證這筆資金的來源——畢竟,要想不留下任何痕跡地從一個龐大帝國的市場上拿走這麼多的資金是不可能的,相反,甚至可以說相當明顯——這場洗劫的確對俄羅斯造成的損害的確太龐大了:整個二戰對前蘇聯的傷害也僅僅持續了4年就恢複過來,而這場洗劫對俄羅斯造成的傷害自1990年起一直持續至今,甚至還會延長10年,這場金融戰爭遠比二戰更為宏大,而且,最主要的是悄無聲息,一切都在銀行的電子計算機上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