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節 金絲楠木(1 / 3)

淳於尚在將作監裏待了出有近十年的時間了,在建築營造上,其實是個相當有水平的人,隻是技術出身的人,多少都有些不諳世故,因此和上峰的關係便不大好,所以雖然整個將作監,若說到在土木工程上的專業技術,負責這方麵工作的右校署中,能超過他的人寥寥無幾,可他硬是在基層混了近十年卻連個右校署的九品署丞都未混上。

甚至當初能有這個無品級的監事職位,還是謀官時,他的伯父與吏部的一位右侍郎是同窗好友,這才讓他得這個缺。

不過淳於尚雖不諳世故,為人卻極方正,是個品潔高尚之人,所以雖然在官場上不討上峰喜歡,但實在也沒有人討厭他。時日久了,大家甚至都對他有些敬佩。

按說這回被魯老國公綁架來裝修個茶鋪,實在不需要淳於尚這個就是放將作監裏,也屬一流的技術人才親自出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但現任的將作監丞趙玉良,卻有心想提撥淳於尚,覺得他在將作監裏待了這麼些人,工作做的到位不說,為人也極讓人敬佩,但卻也不好無緣無故提拔他,想著陳老國公最是護短的人,假如能讓淳於尚得了這位老魔王的眼,說不準老魔王一高興,便要讓他升個官,到時候由他老人家出現,誰又敢不應?右校署裏那三個署丞,雖各有些後台,也盯著這個署令的缺呢,可若是魯國公或者是晉陽大公主,不舉哪個開口提攜的人,誰又敢說個不字?

豈這提撥也不是師出無名,右校署上個月剛好空出一個九品的署令的缺,趙玉良自打魯老國公去將作監揪了人來給他家的茶鋪裝修後,便想著這是個機會,他既有心抬舉淳於尚,便一直壓著沒有推舉合適的人上報。

所以,把淳於尚按排過來給魯國公府辦私活時,就已私下裏提點過淳於尚了。

再說,當初開始裝修這茶鋪時,因是秦昭過來商議具體的裝修事宜的,趙玉良這才知道這茶肆背後,不僅沾著魯國公府,還有並肩王府呢。不提並肩王如何了,單隻一個晉陽大公主,那也不是一般的人能惹得起的,若是因著這個機會,得了晉陽公主的青睞,那也是天大的好處了。

淳於尚雖然方正,又有些理工科人獨有的毛病,但卻也不是一個味愚傻的人,他自然知道朝中有人好辦事的道理,就是那考科進士,還需要投貼葛拜的找能賞識自己的人,從而魚躍龍門,一飛而蹴呢。他不是不知道,隻是他原本就不是善於鑽宮之人,且從前沒有這樣的門路而已。

所以當趙玉良把話和他挑明後,淳於尚就算原本沒把這間茶鋪放在眼中的,此後做起事來,也是十二分的精心了。

領著秦昭先從廳堂開始看起,又轉到二樓於三樓,看完了,才下樓,去了後院中。

秦昭看的滿意,尤其是後院的大院,原本依著秦昭的意思,是要把院子隔開的,畢竟茶鋪和茶肆是兩回事,需要進行功能劃分。沒想到淳於尚卻在她原有的圖紙基礎上,略作了一點修改,既保證了功能區的劃分,又不至於把整個大院落分割,而且兩院落既能相通,卻又不至於完全沒有阻隔。

提到專業的事情,淳於尚收起臉上的笑,指著那錯落有致的院牆道:“這處院牆,下官在郡主的圖紙上略做了些修改,雖是院牆,但因並非一條直線,而是依著兩邊院中的景落布置依景而建,再用花木點綴,如此看起來,輕易並不會發現兩院之中是有這道牆相隔的,且下官南北各留了角門,兩院往來,也不必從前麵繞過,極為方便。不知郡主可否滿意?隻此事未經郡主允許,下官便私自改了郡主設計的格局,還請郡主責罰。下官原是打算與郡主商議後再行改動的,隻是去王府投貼求見時,方知郡主並未在府中,下官又想托人去城外莊上請郡主定奪,可又聽說郡主隨羅老國公外出了,想著工期延誤不得,這才私自拿了主意。實非下官不敬郡主……”

“淳於監事不必自責,我瞧著改的挺好的,比我原先設計的,顯然要好的多。你是專業的人才,做的好,我為什麼要責備你?非旦不會怪你,我還當好好謝你才是。”秦昭笑道。

被淳於尚這神來一筆的改動,這小小的院落,明顯更有層次感起來。而且為了掩映那院牆,依牆就得種植不少的花木,如此一來,整個院落虛實相間,景致交相輝應,更有一種花木蔥鬱/曲徑通幽之感。

“郡主喜歡就好,”淳於尚見秦昭滿意,也鬆了口氣,又道,“還有一事,下官還需要詢問郡主。”

“淳於監事直管說就是。”

淳於尚道:“下官覺得,郡主的設計,以簡潔明快為主,可這些窗棱卻對室內的光線有遮檔,晴天或者天氣暖和時還好,若是陰天,亦或冬時,關上窗戶,室內未免太過陰暗了。”

這是傳統的古典建築,普遍存在的采光問題。

秦昭之前倒是沒想起這個問題來。

室內的采光必須要好,想想看,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照的滿室生輝,而你就在這樣的一個清晨或者午後,坐在茶肆裏,沐浴著暖暖的陽光,靜靜喝一杯茶,亦或是與三兩個好友喁喁而談,那是多麼靜好的畫麵。

沒有陽光,哪裏來的好心情?

可,采光的問題,讓她怎麼解決?總不成叫她現在去生產玻璃吧?她倒是知道玻璃是要沙子和石灰岩燒製出來的,但,具體配比多少?如何燒製,她一頭霧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