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前幾日才提過他的親事,想求娶晉國公的長房嫡次女李思玄,說起來李家的這位國公府小姐,京城相熟的人家見過的並不多,雖說幾家原是通家之好,秦晢十歲之前也一直居於京城,可就是秦晢也隻在這丫頭兩三歲,還是個小娃娃的時候,李家嬸嬸帶著思玄來王府做客時,見過一次。
若不是伯父提起,他早就忘了晉國公府曾經的那個瘦瘦小小,隻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特別傳神的小娃娃。
李思玄出生時因早產,身體並不大好,小小年紀已是湯藥不斷,李家一直以為這孩子是養不活的,不想磕磕碰碰的,倒也養到了三四歲,隻是一直也沒斷過藥,後來還是李家嬸嬸帶著這孩子去寺院中進香,結果就被一雲遊而來的得道高僧見了,道是這孩子命中不缺富貴,可卻命帶劫數,需得遠離紅塵,在寺院中靜心養性,方可化解劫難,保一生平安。
李家嬸嬸當時就哭了,哪個做母親的會舍得自家兒女也家事佛,斷絕紅塵?
倒是那高僧見李家嬸嬸哭了,方慈和的笑了:“夫人倒不必傷心,貧僧也說了,這孩子雖說命帶劫難,卻也富貴,若真伴著這青燈古佛一生,又何言富貴,不過是讓小娘子在寺院中虔誠理佛,十八歲便可歸家了,一時之苦,可保一世平安,夫人又何必介懷?”
饒是如此,李嬸嬸也不舍得,倒是晉國公老夫人知道後,當機立斷,選了處名山古刹,又按排了妥當的使女奶娘,把李思玄送到了寺院裏。
算一算,李思玄明年正好十八歲,正好要離開寺院,回到京城的家中。
也是因著她避開凡俗,久居寺院的原因,因此到了快十八歲上,還沒有議親。
大衛國女子雖不興早婚,但是隻要條件可以的人家,哪家又不是早早就為兒女相看親事的?大多數女子,十六七歲早定了親事,就是那沒有定下來的,也都是有了合意的人家,隻等著走個過場了,如李家思玄這般的,確是少數。
長相如何,秦晢倒也並不介意,再說李安嬸娘她是見過的,又說思玄長相破似老晉國公夫人,如此肯定也是個難得的美人了,秦晢知道這門親事,大抵上會定下來的,李老國公爺簡在帝心,雖說和羅表叔公一般,為免帝王猜忌,早退出朝堂,等閑閉門不出,可他老人家在帝王心中的地位卻不一般。而晉國公本人雖是武將,卻又同魯老國公和羅老國公不同,魯老國公素有福將之稱,一輩子起仗來運氣暴棚,血裏來雨裏去的,大小戰事不知經曆多少,偏沒受過一次傷,不是福將是什麼?
羅國老公盡得一個“勇”字,在戰場之上,那睥睨天下之態,似乎沒有什麼戰事是他不能拿下的,十六歲時,已是名揚天下。
可晉國公卻不同,他是真正的帥才,退位之後,著書立說,一本兵書足讓天下武將們景仰。他是真正的儒將。秦晢自己以戰立足,若有李老國公的悉心指點,何愁不能更進一步?
而他有了這樣的嶽家,就是秦懷再對他生出什麼心思,也必會投鼠忌器,不會輕易妄動的。
他若娶了李思玄,將來阿昭有思玄這個嫂子照顧,就是允和郡主有什麼心思,有思玄日夜看著,他也不必擔心,他雖不知道思玄如何,可是晉國公府的老夫人,卻是個火爆的脾氣,若是她孫女在秦家受了委屈,便是天王老子的麵子,這位老國公夫人,隻怕也不會賣。因此,他不必擔心將來李思玄會在秦家立不起來。
於公於私,這位親事都結得。隻是,李思玄在他的印象裏,還是十多年前那細細瘦瘦的,隻一雙大眼睛明亮純淨的小女娃娃,要娶這樣的一個小女娃娃,他這心裏實在是……
秦晢笑問秦昭:“前些日子去晉國公府,老夫人倒是問起你來,言語間倒是極喜歡你,阿昭若是無事,也去看看老國公夫人去。”
晉國公府因和單家並無交情,且他家又無適齡的小娘子,秦昭也隻在老國公夫人六十大壽時跟著晉陽公主去過一次。
聽秦晢這麼說,秦昭不禁想到,難不成他哥又成為晉國公府的女婿?可明明沒聽說李家有適婚的未婚小娘子呀?李家人丁不旺,老國公隻有兩個兒子,大房一個長子,女兒已經出嫁了,二房隻有三個兒子。再無其它與她們同輩的小娘子。
對了,聽景辰說過,李家長房好似還有個女兒的,隻那女郎聽說五歲起就被送到了寺院裏帶發修行,並不在京城,這十幾年間,尋常並不回京中,因此秦昭未曾見過。
難不成,伯父給哥哥看中的,就是晉國公府的那個在寺院裏長住的嫡次女?
若是按門第論,晉國公府和王府也算是門當戶對了,除非秦晢打算尚公主,要不然還真找不到比晉國公府更適合的嶽家了,要知道魯國公府適合婚嫁的,如今隻有金烏,她又是和尤家二哥定了親的,羅家的景辰表姐也很合適,可是羅家卻是打算娶秦家的長寧的,如此一來,秦家郎就不可能娶羅家女,英國公府隻有庶女可嫁,大衛國嫡庶分明,秦晢當然不可能娶庶女為妻,當初也虧得英國公說得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