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恒一成和河合*的神情,裕仁終於感到了不妥。似乎事情的發展和他的認知之間,出現了偏差。但是,出於皇室的尊嚴不允許他在現在退縮,所謂騎虎難下,就是他現在的感受。好吧,陸軍不是建議八至十個師團嗎?我再多派點,總可以吧。
“要是再多派點部隊,會不會更有把握一點?”裕仁雖然是用的問句,但神情堅定,表達的是一種不容置疑。
宇恒一成和河合*對視了一眼,雙方都從對方的眼裏看到了無奈。看來這個皇太子比那個腦殘的天皇也好的有限啊。現在忘滿州輸送八至十個師團就很難了,特別是還要運送重炮部隊。
第二艦隊的遭遇說明,通過海路把部隊先送到旅順,然後通過南滿鐵路運輸的路已經斷了。現在隻能把部隊送過對馬海峽,在朝鮮半島的釜山登陸,然後橫穿朝鮮半島,越過鴨綠江到達滿州。而且,這條路也不一定好走,在鹹興的國防軍下一步的動向還不明朗呢。要是想輸送的快一點,那就要冒險在仁川登陸,可那裏明顯是在國防軍空軍的打擊範圍裏。
輸送兵員這還隻是最簡單的,後續的物資補給才是讓人頭痛的事情,要支持這樣一支大軍的作戰,這條補給線就太不方便了。從釜山到奉天可是要有九百多公裏的直線距離呢。但他們的太子殿下,就這麼想當然的讓他們還要多派兵。
可是裕仁開了金口,他們這些做臣子的,當然不能當場反對,那就隻好唯唯諾諾含糊其辭的答應下來。
殊不知,華夏國防軍在哈爾濱和錦州,圍而不打,就是在等日本人的增援。圍城打援,利用裝甲部隊的快速機動性,在野戰中,快速穿插切割,分片突襲,消滅敵人。這可比一個個城市的打攻堅戰劃算多了,也更能發揮國防軍機動性好,火力強大的特點。
日本本土調集的增援部隊在福岡一登船,相關的情報就被送到了楊寰宇的桌上。日本人會在那裏登陸呢?楊寰宇注視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點,思索判斷著。
渤海灣沿岸的港口肯定是不會了,楊寰宇的視線落在朝鮮半島西端,釜山、浦項、蔚山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元山也有可能。隻要是在朝鮮半島走就不怕,楊寰宇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東北的錦州和哈爾濱戰場上,槍炮聲詭異地平靜了下來。日本人在倚城堅守,等候援軍,安靜的呆在城內。國防軍在城市外圍圍困,構築工事,擺出一個持久圍困的樣子,也不發起進攻。但在朝鮮半島的江原道和京畿道一帶,國防軍的飛機卻日夜不停的進行起了轟炸。鐵路、公路、橋梁是重點轟炸目標。前世的美國人也曾在朝鮮半島使用過這個戰術,“絞殺戰”這是當年美國人為這一戰術起的名字。
在釜山和蔚山登陸的日軍開始了他們的艱難曆程,被破壞了的公路上,顯然不適合車輛的行駛,不過好在日軍配備了不少的軍馬,士兵徒步行軍的負擔還不算太重。不過對於日軍的重炮部隊,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