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鬱悶的張伯倫(1 / 2)

楊寰宇離開了的武漢現在卻人來人往。英國首相鮑德溫的斡旋的代表張伯倫已經數次往返東京與武漢之間,這在以往是不可思議的,畢竟張伯倫還擔任著鮑德溫內閣的財政大臣。

這個時空裏,由於高爾察克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得到了楊寰宇的支持,並沒有象楊寰宇的上一世那樣,在貝加爾湖全軍覆沒。而是通過華夏提供的軍事、經濟、政治等各方麵的支持下,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占據了大片土地,成為和斯大林的蘇俄直接對抗的先鋒。所以,日本在西方國家,特別是英法的眼裏,已經沒有楊寰宇的前一世那麼重要。

在楊寰宇上一世的時空裏,繼鮑德溫後擔任英國首相的張伯倫,之所以在歐洲對德國采取綏靖政策,在遠東,對日本侵占華夏的東三省采取放任和默許,都是出於對斯大林領導下的蘇俄的恐懼,他希望通過對德國的綏靖政策能促使德國站到反蘇的第一線,同樣期望日本在遠東,通過占據的華夏的東三省,也向蘇俄發起進攻。

但這一世,由於楊寰宇的出現,對抗蘇俄的先鋒變成了華夏支持的高爾察克,那麼,對日本的態度就僅僅出於唇亡齒寒的考量了。畢竟,英法美和日本一樣,在華夏還有著同樣的利益。

隻是英國人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一摻和,直接勾起了楊寰宇心裏的一個念頭,那就是要拿回海關。在這個時空裏,楊寰宇最多算一個軍事家。對於政治和經濟,他幾乎不關心也很少插手。對於國家的治理,他隻是知道這個國家需要大力發展工業,但具體的事物都是別人在*心,早期是段祺瑞,後來是他的丈人孫寶琦,再後來是現在的國務總理顏惠慶。

隻是國防軍除了一小部分軍餉,很少花國民政府的錢。早期,楊寰宇利用基地采集的金銀礦,後來更是敲了高爾察克八百噸黃金,再後來,他通過張昭德在美國的各項專利,特別是青黴素的專利和青黴素的生產銷售,源源不斷的向他提供了龐大的資金。這些錢,加上基地在蒙古的地下開采的礦產,足以支撐現在國防軍的發展。如果沒有這些,別說湛江造船廠的二十多個船台一起開工造艦了,就是光發國防軍的全部軍餉就夠當時的國民政府破產了。

現在英國人這麼積極的摻和華夏和日本的衝突,終於提醒了楊寰宇。英國在華夏和日本一樣,也有著巨大的利益,華夏至今每年還在支付著庚子賠款,華夏的海關還掌握在英國人的手裏。

現在,英國的斡旋代表不就是英國的財政大臣張伯倫嗎?嗯,咱們先不說我和別人的事情,咱先說說我和你之間的事情吧。

“張伯倫先生,我想,在我們交換您帶來的日本人的意見之前,先需要解決一個我們華夏和貴國之間的一點小問題。”帶著和日本人商討的結果前來拜會汪兆銘的張伯倫,一進汪兆銘辦公室的會客廳,就被汪兆銘一記悶棍敲的有點發暈。當然,這是汪兆銘接到了楊寰宇的授意,他本來是不打算聽楊寰宇的,可是,楊寰宇的這個提議,無疑擊中了所有人的軟肋,不管是總統曹錕,國務總理顏惠慶,還是軍委會委員長段祺瑞和反對派的胡漢民,沒人能拒絕這個巨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