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靖疆和解行動(1 / 2)

孫烈臣看到兩位地頭蛇都同意了對和加尼牙孜的支持者采取大清洗,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孫烈臣對這樣的結果好像早有預見,命令參謀向參會的將領們下發早就準備好的代號“靖疆和解”行動計劃。

計劃分成兩大部分,一是“靖疆”,對全疆各地的和加尼牙孜的支持者和同情者進行清洗。毫不意外的,這事的具體執行者,就是堯樂博斯和烏斯滿。由烏斯滿擔任警備司令的南疆警備司令部負責在南疆的清剿,北疆則是堯樂博斯兼任司令官的北疆警備司令部負責。全疆各地的國防軍駐軍則按地域,分別給予兩人以協助。滿心歡喜的烏斯滿裝出一副一臉無奈的神色,站起來接受了任務。而本想以避嫌為由拒絕的堯樂博斯在沉默了一會之後,也接受了任務,他考慮的是,在他的主導下,也許能多保護一些族人免遭殺戮,至少能在他手裏放過一些和加尼牙孜的同情者。

第二部分則是“和解”,計劃在未來的五年裏,從華夏個省份向全疆各地,遷徙200萬至300萬的流民,雜居到全疆各族的城市和定居點。與當地各族通婚,並逐步帶動在疆的各族,由放牧逐步轉向農耕。並在各個城市開辦紡織、皮革、釀酒等加工作坊,逐步徹底的改變民眾的生活方式。

“靖疆和解”行動計劃上報到楊寰宇這裏,楊寰宇有些猶豫,但還是批複了同意。在楊寰宇看來,這個行動計劃裏的“靖疆”部分,最合適的執行者,還應該是駐疆的國防軍各部,他們與當地各族都沒有利益關係,既不會心慈手軟,也不會濫殺無辜。可顯然,上報的計劃也有可取之處。一是避免了國防軍成為屠夫,二是加劇了在疆各族之間的對立,而堯樂博斯的加入,同時也能讓他和和加尼牙孜之間更加對立。這也不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隻是沒想到,因為堯樂博斯想多保護一些族人,執行的時候還是手軟了,導致一些和加尼牙孜的支持者漏網,最終使這個行動的情報泄露。給國民政府和華夏國防軍帶來不少被動。

在“和解”部分,楊寰宇覺得僅僅這樣還不夠。雖然移民完成後,全疆的漢族人口會從原來的不足10%上升到60%左右,若幹年後,會逐漸同化原來的在疆各族逐步漢化。可這與楊寰宇心目中的目標還是有很大差距。在楊寰宇的長遠規劃裏,他希望的新疆是華夏由陸上向西亞和北亞,乃至歐洲擴展的橋頭堡和後勤基地,不僅要穩定,還需要繁榮。

可他也知道,要把全疆變成他理想的樣子,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實現的。僅僅他提出的在疆實行普遍教育的提議,就在段祺瑞那裏碰了一鼻子灰,說到底,還是國民政府沒錢啊。走一步看一步吧,楊寰宇無奈地想。這也是楊寰宇同意“靖疆和解”這個計劃的根本原因。

但是,現在這個計劃出了紕漏。在收到《消息報》捅出了華夏在疆的清洗行動的彙報後,楊寰宇心裏甚至有點憤憤不平,斯大林的大清洗,殺了上百萬人,也沒見國際社會出來放個屁,而他不過才殺了二十萬分裂分子而已。

對於那些背叛國家的人,難道不該殺嗎?答案明顯是肯定的。但是,現在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國內的那些政治團體,很顯然的,對這些被殺的人叛國行為視而不見,而是把這些人定義為平民。殺戮平民,這肯定是要受到譴責,甚至要接受審判的。

武昌城區胡漢民的官邸裏,GMD的幾個主要人物胡漢民、鄒魯、汪兆銘、廖仲愷,以及台灣總督蔣誌清的代表張靜江等聚集在一起,會議的中心議題自然就是GMD能在這次的事件中獲取多少利益。

“這次國防軍在疆的屠殺平民事件,我黨的處境很是尷尬。做為事件的眾矢之的,無疑是軍委會的委員長段祺瑞和國防軍的首腦楊寰宇。如果,要有人對這個事件負責,無疑就會是他們兩人中的一人。但無論他們兩個中的誰下野,對我黨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我們缺乏能夠接替他們兩人職位的合適人選。這樣一來,我們要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麵,顯然會為人作嫁,可要是站在他們一起,也會讓我黨的聲譽跟著一起受到損害。大家討論一下,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立場,才能使我黨在這一事件中得到最大的收獲。”做為會議的召集者,胡漢民直接把問題拋到了眾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