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中東派遣軍(1 / 2)

洛克菲勒走了,憂心忡忡地走了。楊寰宇雖然打消了他在漢誌找到石油的疑問,卻讓他察覺了楊寰宇對外擴張的野心。盡管他和楊寰宇在經濟領域合作順暢,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關係良好。但在國家利益麵前,這點私人關係實在不夠看,而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有還不夠大。楊寰宇明白,洛克菲勒絕對不會向美國政府隱瞞他的發現。

不過,楊寰宇相信,即使美國政府知道了他在中東的打算,暫時也不會有什麼動作。美國和英法是天然盟友,但在對世界次序上,還是有許多分歧的。最大的分歧就是美國不認同英國的殖民政策。恰恰英法在中東的所謂委任統治,就是他們殖民政策的翻版,新瓶裝舊酒。相對而言,楊寰宇采取的合作共利的方式,還是比委任統治有所進步的,因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在明麵上幹涉別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

另一方麵,漢誌暫時也還不會對鄰國采取軍事行動。他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平息叛亂,然後是訓練軍隊。這個過程完成,時間至少需要一至二年。到那個時候,應該就是在中東大展拳腳的最好的時候。美國應該自顧不暇了,英法也不會有足夠的力量挑起和華夏的戰爭。他們將會被混亂的經濟次序攪得焦頭爛額,那裏還有精力管中東的事?明年,1929年,波及全世界的大蕭條應該就要發生了。

楊寰宇靠在車裏柔軟的靠墊上得意的想著,他這是在去軍委會開會的路上。不出楊寰宇所料的,國會裏的那些議員們,早已被華夏首次在海外駐軍的成果堵住了嘴。對於《利雅得條約》他們那裏還提的出反對意見?即使是那些政見不同的議員,也在民族大義的壓力下噤了聲。當然,《利雅得條約》的秘密版本,他們是看不到的。這倒不是有意剝奪他們的知情權,而是這個密約實在過於幹係重大,不能有絲毫的泄露。

楊寰宇去軍委會開會,就是要在軍委會上走過過場,討論通過這個密約。絕對是個過場,這樣的密約沒理由不被通過。倒是派那個指揮官,那支部隊去執行這個駐軍計劃,會在會議上產生一些爭執。

這樣一名海外基地的指揮官,雖然不象台灣總督那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身處中東這樣波詭雲譎的環境裏,沒有手腕,不懂變通,缺少決斷的人,肯定不能勝任。

“這個基地駐軍指揮官,權限雖大,但人少。加上空軍也隻有8000人,不到一個師的編製,人不太好選啊。”在順利通過《利雅得條約》的密約之後,討論駐軍問題就是必然。做為總參謀長,徐樹錚當然要第一個發言。可他還沒來得及和楊寰宇碰頭,就不便貿然提出人選了,就先耍了個太極。

“雖然人不多,可一旦發生戰事,這個人選就要負責整個中東地區的戰局,所以大家都推薦一下,看誰最合適。”楊寰宇心裏有人選,隻是還有點拿不定主意,也想聽聽有沒有其它更好的人選。

“二十二師師長唐生智怎麼樣?”閻錫山推薦道。

“其實,我倒覺得派子玉去合適,資曆,級別都能擔負重任。”段祺瑞推薦吳佩孚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