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刺廖案(上)(1 / 2)

正如楊永泰估計的那樣,當GMD的四巨頭再次開會,蔣誌清表態原則上支持胡漢民提出的由軍委會審定各省軍政長官人選,大總統簽字生效時。其它幾個人的臉色都很精彩。廖仲愷的錯愕、胡漢民的震驚和汪兆銘的失望。

胡漢民在提這個條件時的初衷,就是想人為的製造一些障礙。他從蔣誌清的這個軍管的提案裏,看到了蔣的野心,盡管軍管的提議讓他也很動心。於是,他在無法反對的狀態下,提出他的這個要求,一方麵拉住廖仲愷,關呼廖自身的利益,他相信廖不會反對他的這個要求。另一方麵先徹底斷掉汪兆銘的念想,軍管和你這個總理沒有任何關係。在他想來,蔣和汪得不到利益,兩人必然都會反對這個提議的,而廖和他有共同利益,自然這次要站在他這一邊。2:2的結果,這事最後也就是不了了之的結局。

廖仲愷是從心底裏反對軍管,可蔣誌清把軍管與黨的前途掛上了鉤,卻使他無法反對。加上胡漢民強調要軍委會審核,總統簽署,他認為這樣能在黨內實行民主的話,也不是一點都不可接受。不知不覺,立場也就站在了胡漢民一邊。而且,他也看出了胡漢民的小心思,與胡漢民的自己得不到,大家都別得到不同,他是真希望這事最終不成功。

汪兆銘的想法是盡人事聽天命。蔣的軍管提議一拋出來,他就明白在這事上,他撈不到任何好處,隻有壞處。他堅持要把權力放到黨主席的權利中去,就是還想搏一下,如果大家認可這個說法,那麼他還有機會爭取一下這個黨主席。盡管他不懂軍事,軍委會他插不上手,可在黨內,他的追隨者還是不少的,爭黨主席也許還有機會。

可現在,隨著蔣誌清的表態,平衡被打破了。3:1,提案最終得到通過。也就是說,在華夏實行軍管已成定局,接下來,就是實行軍管時,各省的軍政首長任命誰的事了,也是最能體現權力的人事的事了。突然之間,四人裏麵,唯一反對軍管的人,卻成了這個小集體中權力最大的人。不管是胡漢民還是汪兆銘,都感到有點無法接受。

武昌江邊,有著‘楚天第一名樓’的晴川閣上,一間臨江的包廂內,偌大的包廂內隻有兩個人相對而坐。

“胡兄,據我從汪先生那裏聽到的消息,馬上就要實行軍政了。胡兄的瀟灑日子,怕是過不了多久了。”說話的人名叫褚民宜,是汪兆銘的心腹。他嘴裏的胡兄,是大總統胡漢民的弟弟胡毅生。

“是要不妨礙咱們發財,管他什麼政?咱們哥幾個合作好就成。我可聽說,實業部可是接管了好幾個大工廠,都是楊寰宇楊將軍留下的。你看,要不你在汪夫人那裏疏通一下,要是能把那幾個廠子的生意包下來,我們可就真發財了。”胡毅生早年和大哥胡漢民一起,追隨孫文。最後卻因為不認同孫文連俄的主張而被孫閑置。因此,轉而從商,不再關心政治。現在,雖然大哥已經貴為大總統,可他對這些卻很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