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貪得無厭(1 / 2)

已經占領了也門首府薩那的英國中東第三旅停止了進攻漢誌國防軍的行動。隨後,倫敦的消息傳到利雅得,英國決定和漢誌談判。這個結果既出乎伊本·沙特的預料,也出乎楊寰宇的預料。當楊寰宇接到白崇禧給他發來的電報,他也一時反應不過來,這世界到底怎麼了?貪婪的英國人什麼時候轉性子了?僅僅一個營的華夏軍隊出現在了漢誌軍隊的防線上,英國軍隊就停止了軍事行動,開始了談判?

談判過程非常不順利,正如英國首相麥克唐納擔憂的那樣,英國人的這一行為,在伊本·沙特的眼裏,那就是純粹的示弱,是英國不敢與漢誌發生戰爭的表現。這就讓本應該異常順利的談判陷入一個很奇怪的狀況裏。

按理說,這事是也門和漢誌之間的事情。做為現在在也門也具有了軍事存在的英國,想要硬插一腿,來主導談判也未嚐不可。談判中,所有的做為英國方麵,所有的付出,都是也門在承擔,英國毛也不會掉一根,這種談判實在是最容易談的了。可伊本·沙特既然感覺到英國的軟弱,難免就要獅子大張口了。他竟然要英國把亞丁保護地也讓出來,做為英國介入漢誌家事的賠償。

沒錯,漢誌的家事。按照伊本·沙特的說法,他和賈赫德是堂兄弟。他和賈赫德都是阿拉伯人兩大祖先之一的阿德南的後裔,按照譜係輩分來算,他們就是堂兄弟。堂兄弟之間的事,那可不就是家事。伊本·沙特的話,讓參與談判的英國人很是無語。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整個阿拉伯半島甚至東非,所有國家之間的糾紛可能就都是家事了。要是追本溯源,沒準所有這些國家的國王們,都是出自一個家族裏的親戚。

讓出亞丁保護地,這顯然不是英國可以接受的。這下可好,本來是也門和漢誌談判,無論什麼結果,最差也不過就是也門無償被漢誌吞並而已。現在倒好,英國要拿出他們自己的土地來賠償。

談判陷入僵局,卻惹怒英國中東司令部的艾倫比。原本完美的一個計劃,因為意外出現的華夏軍隊而被緊急叫停。出於謹慎,才上報到國內。結果倒好,不僅要委屈自己去和漢誌人談判,還有可能什麼也得不到的撤軍。本來這已經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現在漢誌竟然還貪得無厭的想要屬於英國的亞丁保護地。

“早知道這樣,還真不如閉著眼睛打了再說。沒準當時把漢誌軍隊和華夏軍隊都趕出了也門境內,也就沒了現在的麻煩。”在蘇伊士運河區的中東總司令部裏,艾倫比和他的參謀發著牢騷。

“將軍想要軍事解決的話,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參謀貝克爾畢業於皇家桑切斯特陸軍學院,但年輕人向來都膽大妄為,他看著艾倫比的臉色,貌似隨意的說道。

艾倫比當然明白貝克爾話裏的意思。無非就是找個理由再次開戰,隻要打起來,這個理由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就都不重要了。那時候,重要的是如何打贏眼前的戰鬥。很難想象,當戰鬥再次爆發之後,國內還會下停戰的命令,他們除了支持還是支持。要追究也要到戰鬥結束,雙方形成對峙才行。

讓艾倫比猶豫的,是戰鬥的規模能不能控製。這也是在他得知前線發現華夏軍隊後,暫時停下作戰的原因。因為他吃不準華夏軍隊的底線在哪裏,如果僅僅是隨著漢誌軍隊進入亞西爾和也門,這個戰鬥規模還是比較容易控製的。大不了就是把亞西爾和也門交給漢誌也就結束了。但要是,華夏軍隊不滿足這點的話,那就可能使戰爭波及到整個中東。萬一打輸的話,沒準連現在控製的蘇伊士運河區都會丟掉也沒準。這種責任就不是他負的起的了。

“根據情報,華夏在漢誌的駐軍不超過五萬人,加上漢誌軍隊,漢誌和華夏聯軍,總數不會超過十五萬。或許華夏軍隊戰鬥裏可以和我們相比,漢誌軍隊麼,或許我們一個旅就能打敗他們。”似乎知道艾倫比在擔憂什麼,貝克爾在一旁提醒到。

貝克爾的話,讓艾倫比猶豫不決的心思有了一點傾向。他決定給伊本·沙特一個難忘的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阿拉伯土著,這個卑賤的貝都因人,竟敢垂涎大英帝國的領土亞丁保護地。不給一個教訓,又怎麼知道大英帝國的尊嚴呢?

“貝克爾,我能信任你麼?”艾倫比看著貝克爾,這個年輕的上尉,輕聲問道。

“將軍,當然,貝克爾是值得信任的。因為,為了大英帝國,貝克爾願意為她去做任何事情。”貝克爾猜到了艾倫比想要讓他去做的事情,心裏不由得一陣興奮,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大聲的回答。

“那好,我任命你為亞丁保護地的情報官,你準備一下就去吧。”艾倫比沒說他要貝克爾去完成什麼任務,不過,他相信貝克爾知道去了那裏該做什麼。艾倫比沒想到,他的一時的熱血上頭,給在中東的英國軍隊帶來幾乎全軍覆滅的災難。在接下來由他計劃挑起的戰鬥中,他統帥的英國軍隊,大部分成了漢誌的俘虜。不過,他也為大英帝國立下了一個意外的功勞。正是他在中東挑起的戰鬥,讓英國人充分意識到了裝甲部隊的可怕,並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致力於坦克的研發和反坦克武器的研究。使得二次大戰爆發時,沒在德國人的裝甲部隊手裏吃太大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