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日本人也登場了(1 / 2)

隨著英國、法國以及英聯邦成員國紛紛對德國宣戰,而德國也姿態強硬的以同樣的宣戰做出了回應。一個選擇題擺在了德國的兩個重要盟友意大利和日本麵前。作為共同的軍事同盟的一員,同時又共同作為反第三國際聯盟的一員,他們在理論上要與德國共進退。

但是,意大利的領導人墨索裏尼並不想這麼早表態,雖然他心裏對英法恨之入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的行動,在眼下來看有些得不償失。自從1922年,墨索裏尼通過政變獲取意大利總理的職位之後,他領導的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在意大利執行一種準軍事化的管理。凡是國家法西斯黨的黨員,必須在各個方麵都成為人民的表率,紀律、次序、服務是他們行動的座右銘。墨索裏尼的理想,就是通過國家法西斯黨的黨員,帶領意大利重現昔日羅馬帝國的輝煌與榮耀,重現昔日文藝複興時期的光芒,讓意大利成為這個世界的領導者。

但是,這個世界已經被英國和法國為首的大國們瓜分殆盡,意大利迫切需要海外的殖民地來為意大利國內的發展,提供各種必要的資源。在這種情勢下,墨索裏尼在征求了英國和法國的意見後,出兵埃塞俄比亞。但在意大利奪取了埃塞俄比亞之後,卻是英國和法國帶頭,在國聯通過了對意大利的經濟製裁,這讓墨索裏尼很受傷。

在墨索裏尼看來,如果你們不同意意大利這麼做,那就應該在他墨索裏尼的代表,征詢他們的意見時候就表示出來。當初征詢英法德意見的時候,他們表態同意,眼下卻跳出來扮演善人,要製裁意大利。國聯的這個製裁,對意大利的經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整個國家都麵臨著崩潰。

從墨索裏尼內心來說,他是願意向英法宣戰的。但從國家利益考慮,他卻不得不慎重。德國能擊敗英法聯軍麼?他自問他現在還看不清楚。對未來還不能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的時候,倉促的站隊,是有可能把自己的國家帶入萬劫不複之中的。所以,眼下在墨索裏尼的立場來說,觀望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意大利宣布保持中立。在他給希特勒的私人信件中,他向希特勒訴苦。在進行埃塞俄比亞的戰爭和支援西班牙內戰,以及進攻阿爾巴尼亞之後,眼下受到國聯經濟製裁的意大利沒有能力發起大的軍事行動。如果意大利需要參與戰爭的話,意大利至少還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來準備。所以,他希望希特勒能免除意大利作為同盟,在近階段的軍事義務。

收到墨索裏尼的來信,希特勒也隻有苦笑。意大利沒有準備好,德國又何嚐準備好了?眼下德國軍隊在波蘭施行的閃電戰,讓所有的國家都感覺德國的強大,可希特勒自己卻很清楚,他的部隊大部分還很原始。他的步兵師還在依靠馬匹來拖拽大炮,步兵師的士兵們還在用雙腿行軍,多數士兵的手裏,使用的武器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毛瑟98K步槍。隻是形勢逼人,德國不得不動手了。還好,希特勒麵對墨索裏尼的請求,非常善解人意的同意暫時免除意大利的軍事義務。

與意大利竭力避免在現階段卷入歐洲的戰事不同,在距離波蘭戰場萬裏之遙的日本,卻積極的準備著加入戰團。英國對德國宣戰了,作為英聯邦一員的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等這些東南亞的殖民國家也跟隨著英國向德國宣戰。作為英國的盟友,法國也向德國宣戰。那麼,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是不是也應該對這些國家宣戰呢?

作為履行條約義務,日本向這些對盟友德國宣戰的國家做出宣戰,沒有任何道義上不妥。相反,對早就覬覦東南亞這片富饒土地的日本來說,頗有雪中送炭的感覺,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向這些東南亞國家動手了。現在,唯一讓人有些擔心的,就是美國和華夏的態度了。

對美國的擔心,倒不是擔心美國參戰。而是擔心美國作為英法的盟友,切斷對日本的物資供應。現在的日本,鋼鐵、石油、橡膠、有色金屬等重要的戰略物資,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美國。雖然眼下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美國目前沒有介入歐洲事務的可能,會保持中立。可麵對日本向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的進攻,他們要切斷對日本的戰略物資的供應,誰也不能說這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