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戰爭準備(1 / 2)

日本如願以償的占領了馬來半島,在接下來的計劃中就要回頭拿下法屬印度支那。至於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就要放在後一步的計劃中,因為不拿下法屬印度支那的話,他的後路始終不穩,有可能讓英國通過印度和緬甸,支援法國人,進而對占領了馬來半島的日軍形成威脅。至於菲律賓,那是需要最後考慮的問題。

在華夏,楊寰宇以及以吳佩孚為首的華夏國防軍總參謀部一直密切關注著日本人的動向。隨著日本人在東南亞大展拳腳,處在總參謀部任職的將領們都明白,華夏也就要卷入戰事了,至於什麼時候卷入,那就看楊寰宇的決心了。果然,在日本攻占新加坡的第二天,楊寰宇就有一道命令傳了過來。這是一個高級軍官的調職命令。

在這份調令裏,總後勤部長張漢卿上將調任奉天警備區司令,原奉天警備區司令閻錫山調任總後勤部長。南京警備區司令何應欽上將調任陸軍總司令,原陸軍總司令蔣誌清上將調任廣州警備區司令,原廣州警備區司令陳濟棠上將調任台灣總督,重慶警備區司令劉湘上將調任南京警備區司令,庫倫警備區司令朱培德上將調任重慶警備區司令,原台灣總督許崇智中將升任上將,調任庫倫警備區司令。

在這份調令裏,明顯可以看出,楊寰宇這是準備開戰了。調任張漢卿出任奉天警備區司令,是明顯的照顧之舉,讓張漢卿重新回到東北成為東北王,可以看作是讓張漢卿不要忘了他父親張作霖是死於日本人之手,也預示著華夏要對朝鮮發起進攻,給張漢卿一個報仇的機會。

蔣誌清從陸軍總司令的位置調任廣州警備區司令,看似軍中地位有所下降,但明眼人都清楚,這是要蔣誌清在接下去負責華夏在東南亞的戰事。和張漢卿一樣,都是從總部看似親貴的高官,轉向實權在握,經略一方的大員。而陳濟棠以上將身份出任台灣總督,暗示的意味就更明顯了。大戰一起,台灣作為扼守著日本本土和東南亞之間的關鍵節點,需要居中協調南北戰場和海陸空各軍種之間的關係,銜位低了肯定是困難重重。

倒是便宜了許崇智,這位原本在孫文手上就是上將的人,加入國防軍之後,重新詮述軍銜時,一直被壓在中將銜上,這次終於再度回歸上將行列,成為華夏第十九位上將。不過,隨著華夏介入戰爭,今後晉升上將的人怕是不會少了,許崇智算是開了這波晉升潮的先聲。到時候沒準象張漢卿、蔣誌清、白崇禧這些經略一方的上將們,升為元帥也很正常。

但這份調職命令隻是個開始,緊接著第二份命令就到來了。在第二份命令裏,奉天警備區、南京警備區、廣州警備區、烏魯木齊警備區這是個警備區被改成軍區,台灣升格為特別軍區。軍區司令官的權限,由原警備區司令管轄區內陸軍擴大為管轄區內海陸空各軍兵種,並監管轄區內的民政。這道命令裏,備戰的意味更濃了。

第二份命令的發布,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自從楊寰宇就任總統以來,軍政分成了兩條線,相互之間的交集並不多。而且楊寰宇作為總統,雖然兼任著軍委會委員長,但卻很少對民政事務指手畫腳,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軍務上。隻是眼下華夏雖然開始大規模的擴軍,積極從事戰爭的準備,卻並沒有轉入戰時體製。

在議會、行政院、督察院這些部門的高官眼裏,華夏眼下並沒有受到外敵進攻的跡象。盡管歐洲已經亂成一團,亞洲在東南亞也燃起了戰火,可戰事並沒有向華夏蔓延的趨勢。對楊寰宇的擴軍之舉,大家都認為這是處於亂世的自保之舉,從沒任何一個官員,想過華夏會主動出擊。可就在這看似歌舞升平之中,楊寰宇突然下令由軍區司令兼管區內民事,頓時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時間,已經漸漸平息下去的對國防軍擴軍的不滿,再次洶洶而起。似乎一夜之間,楊寰宇就從一個眼光卓絕的政治家,再次變成了一個窮兵黷武的獨夫。這個局麵讓楊寰宇也覺得有些措手不及。

第一個找上門的,竟然是久不問世事,隱居在合肥的段祺瑞。段祺瑞在卸任軍委會委員長之後,就徹底淡出了政壇,回到合肥徐樹錚為了建的宅子裏閉門謝客,安心過起了頤養天年的日子。作為曾經在華夏政壇叱吒風雲的人物,有這份淡泊的心態的,當屬鳳毛麟角。即便在後來華夏政壇劇變,楊寰宇被迫避走塞外的時候,他也沒做任何表示。如今,卻親自登門,讓楊寰宇很是驚訝。

“我今天來,隻想問一句話,你的心有多大?秦一統六國,二世而亡。隋三征高麗,亦是二世而亡。兵戈之危不可不察。”段祺瑞的話,雖然聽上去隻是提醒,但在楊寰宇聽來,這就是在指責楊寰宇窮兵黷武呢。不管是秦始皇還是隋煬帝,都是雄才偉業的帝王。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都對華夏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卻都因為過分迷信自己的能力,最終搞得民怨沸騰,以致國內烽煙四起,最終亡國。而段祺瑞的話裏,同樣有這個隱喻,他肯定了楊寰宇的能力,同時也擔心這種能力,會把華夏帶上歧路。

“威加宇內,八方來朝!”楊寰宇仔細想了想,回答了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