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日本向美國宣戰這個消息之後,與羅斯福和麥克阿瑟一樣,飽嚐狂喜到極度失望這種過山車般的感覺的自然還有英國。本以為美國在對日本宣戰後,馬上也會向德國宣戰的丘吉爾在得到美國的夏威夷陷落的消息後,就知道美國不禁短期內不會對德國宣戰,而且,美國還會減少對英國的援助。至少在短期內肯定會減少,或者再確切點說,在美國的軍工產品能夠滿足美國自身的需要之前,會減少對英國的援助。
問題在於,沒有了美國的援助,英國拿什麼來抵擋德國的進攻?這幾天,不管是在英國的上院還是下院,是戰是和的爭論不絕於耳,特別是在美國夏威夷丟失之後,與德國談判求和的聲音漸漸壓到了繼續戰鬥的聲音。許多之前寄希望於美國而支持對德國強硬的人,現在都改變了立場。美國在應對一個小小的日本的挑戰都無法取得勝利,英國就算與美國站在一起,就能得到最後的勝利嗎?他們對此,持悲觀態度。可是誰都可以在是戰是和上去做選擇,那怕是英國王室都可以,但丘吉爾不可以。如果丘吉爾在此刻選擇放棄,這沒問題,選擇辭職,這也沒問題,唯獨如果他選擇與德國議和,不可以!
丘吉爾在對待德國的問題上,態度一貫強硬,他曾在國會做過演講,宣稱要領導英國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言猶在耳,如果他現在選擇與德國議和,那就意味著他的政治信用的破產,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終結。作為一個政治家,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那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他也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的出現。
可現在議和的聲音越來越響,丘吉爾不得不發表廣播講話。在廣播講話裏,他再一次重申了不能對德國屈服,並呼籲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員們團結起來,共同向德國、意大利、日本等這些法西斯國家戰鬥,強調英國與美國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希望全世界整個反法西斯聯盟,在美國的領導下,為戰勝法西斯盡到自己應盡的力量。並且,他還在講話裏對一些有能力的國家的袖手旁觀提出了批評。
丘吉爾在講話中,第一次公開承認了美國在這個聯盟中的領導地位,把英國下降到一個從屬的位置之上。目的自然是想以此作為交換,換取美國不要減少對英國的援助,盡管此刻美國的本土也麵臨著戰火。同時,他也隱晦的表達了對華夏的不滿,他認為日本能夠如此猖獗,就是源於華夏並沒有拿出力量來竭製和製衡日本的野心。他批評的有能力而袖手旁觀的國家,無疑是矛頭直指華夏。
當丘吉爾的講話文本放到楊寰宇的辦公桌上,楊寰宇在看了丘吉爾的講話之後,楊寰宇直接就把這份文件丟進了廢紙簍。笑話,你英國打不過德國,盡可以投降,關華夏什麼事?美國人國會批準的租借法案,交換條件是英國同意美國租借他的海外領土作為軍事基地,你給我華夏什麼了?我們有什麼義務去幫你們竭製日本呢?更讓楊寰宇不爽的,是英國竟然宣布奉美國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領袖,你丫的問過我華夏同意不?
對目前的局麵最樂觀其成的怕就要算是德國了,連帶著因華夏占領土耳其帶給德國的不滿,如今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如果說現在世界上的國家裏,對華夏的軍事力量的巨大實力熟悉的,也就是日本和德國了。日本是在與華夏的一次次交鋒中熟悉的,而德國,當年大批的德國軍方人員與華夏的合作,自然他們心裏有數。德國人心裏明白,若不是華夏的放任,日本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在太平洋上對美國形成局部的優勢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