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年,那樹,那個人(39)(1 / 1)

我和伊真完全沒有目的性的隨著駝隊繼續前進著。每天白天早早起來趕路,到了晚上就找店住下,有時就地搭帳篷睡一晚。我們過了那曲縣,那曲地處唐古拉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那曲縣管轄3個鎮、9個鄉,284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1020個自然村。那曲境內多山,屬高原丘陵地形,河流縱橫;盆地地帶湖泊星羅棋布,草原富麗壯闊,牛羊肥美;境內也有終年披雪、氣勢磅礴、景象萬千、人跡罕至的高原冰川型雪山。境內多山,地勢呈西北向東南緩坡狀,坡度較為平緩,多數山呈渾圓狀,屬高原丘陵地形。境內為終年積雪、人跡罕至的高原冰川型雪山,山勢險峻。西北部絕對海拔高而東南部海拔較低,但地勢險峻,山峰較多。由於東南係念青唐古拉山的餘脈部分,高差顯著,群峰林立,交通條件較差,而越向西北方向,地勢逐高,但高差較小,山勢平緩。那曲縣境內主要河流是那曲河、貢曲河、莫曲河、菜油河和勞曲河等,均屬那曲河的重要支流,許多季節性小河和山溪彙入那曲河或流入境內湖泊之中。這些河水徑流總量約為440萬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達孜錯、錯鄂、乃日崩錯、錯木如錯和夯錯等,除了乃日崩錯是鹹水湖之外,其餘均為淡水湖。那曲,藏語意為“黑河”。天氣已經開始轉冷了,我們穿著厚厚的衣服,背著行囊感受這異域的風土人情。

我們到了安多縣,已經是離開廈門快要兩個月的時候了。想念似乎更加強烈了,可是還是沒有回去,因為我們想要的沒有做到。安多縣地處西藏北部,著名的唐古拉山脈南北兩側,安多縣是一個純牧業大縣。安多附近有超基性岩侵入,唐古拉山以南和安多南部有燕山期花崗岩侵入。以川藏公路為界,東部為高山灌叢草甸地帶,屬怒江上遊;西部為高山草甸地帶,屬紮加藏布上遊和桑曲流域。該縣地形屬高原山川類型。以唐古拉山主脈為脊,無數大小山峰造迄連綿,高低起伏,由西向東,北有唐古拉山、可可西裏山和祖爾肯烏拉山,中部有托爾火山,南部有桑卡等山脈,是中間高南北低、西高東低之勢,由中部唐古拉山主脈的6600米逐漸下降到店北的4700多米、唐南的4500多米,形成“屋脊”狀。境內主要有三條水係:即長江源流水係、怒江源流水係和色林錯源流水係。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流交彙縱橫,河床均屬第四係全新統現代河床。縣境西南多湖泊,較大的有錯那、茲格塘錯、懂錯、蓬錯等。

我和伊真和駝隊告別,我們想留在這裏去看看錯那湖。領隊說我們兩個女孩子怎麼也有些不放心,硬是留給我們一隻駱駝和一些西藏這裏的必用品,感謝的雙手合十,說了一句在這裏很實用的話“紮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