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家世源流(1 / 2)

陳蘭彬是吳川縣(今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四甲人,其祖先在南宋末年,從中原南遷,遷移到吳川,繁衍後代,稱乾塘族。清朝舉人陳喬森曾在《清禮部左侍郎麗秋陳公諱文》中介紹其祖先,曰:“公南宋宰相諱文龍之後,自宋開族於吳川,至今支派繁衍,名曰乾塘族,凡二十一世,而公生能繼祖德。” 李欽主編:《陳蘭彬頌》,第112頁。

陳蘭彬出身在書香門第之家,其父輩均是好善樂施,造福鄉裏的人。祖父陳景清(字醒堂)、父親陳訓行(字懿圃)分別是儒宿、庠貢生,都是很有學問的詩書人。正如陳喬森所述,“醒堂公有隱德,鄉裏耆老常言之”,“懿圃公,誌學勤道,踐履純實友教,以有用於世為主”。李欽主編:《陳蘭彬頌》,第112頁。

祖父陳景清關心家鄉事業,也參與籌辦海防工作。嘉慶初年,吳川常遭受海盜的騷擾,一些鄉民被誣為海盜,陳景清與官府打交道,為受害者昭雪,並設法援救被海盜搶去的民女。一次,一名叫吳觀書的鄉人與海盜串通,橫行霸道,魚肉鄉民,族人奮起搗毀他的祖廟,並殺其妻。當官府追究此事時,陳景清挺身而出,勸告縣官,指出此舉是為地方除害,如果處分鄉民,將會中海盜之計,此事終得以化解。又有一次,陳景清深夜回家,見兩人在黃坡江畔廝殺。一問之下,原來一位是負債十千,貧不能償,另一位說,他若不還錢,我沒錢也必死。陳景清當即替那位素不相識的欠債者如數償還。鄉民都說他做好事不計其數。陳景清也是個自律之人,他一生好讀,每天清晨起來就認真閱讀和摘錄經史文集,或堪輿醫卜諸書,積疊滿架。著有戒淫、戒賭、戒吸鴉片、思患預防、居心行事等文章,享年90.臨終前數日,書寫“人善人欺天不欺”七個字掛在牆上,告誡子孫:凡事以和為貴,忍氣吃虧最好。陳景清一生為鄉民做了許多善事,獲得一片讚揚聲。同鄉副貢林泰雯稱:“景清臨財不苟,見識精卓,凡為人謀,盡心竭力。”校官羅禮綿謂:“景清心存仁厚,戚族中或蹈非義,則嚴詞斥責,不肯少貸,以故人多敬畏,薰其德而善良者,難更仆數。”狀元林召棠謂:“景清胸次浩然,不能委曲徇物,言論如濤瀾,怒翻鋒穎,森豎旁見,側出洞胸,逞腋氣常,蓋其坐人,其理直,故不聶其氣壯,故不屈也。”[清]毛昌善修,陳蘭彬纂:《吳川縣誌》,第286頁。

父親陳訓行自幼聰穎。少年應童試,29歲回家在“邑學宮”,即家鄉的學堂從事教育事業,並“督理捐茸,始終不懈”,後又捐助建川西書院。陳訓行好讀書從不虛度時光,讀書時認真抄閱做筆記,尤其對四書作闡釋,分門別類作了四百多條。朝廷授予“八品頂戴”,後又“敕誥封疊膺年登上壽”,得到各種榮譽。陳訓行早年生活並不富裕,待子孫成家立室,有了產業後,家境才富裕起來,但仍然很簡樸,如以往一樣穿土布衣,清茶淡飯,隻是在祭祖時才穿上保存好的幹淨而又衣料上乘的衣服,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鹹豐四年(1854),紅巾軍在縣城一帶活動,平定後,一些平民遭到殃及,陳訓行出麵解釋,使一些無辜平民得以釋放。吳川人以出外打魚為生,當地收魚稅,每單交銀二兩,一時無法交者,稅吏不允許打魚,影響漁民生計。陳訓行出麵與官府商量,上交部分漁產以代替稅,使漁民既無擾,官亦無虧,妥善解決了問題,得到鄉民的愛戴,[清]毛昌善修,陳蘭彬纂:《吳川縣誌》,第295頁。終年85歲。

陳氏大家族在家鄉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祖父的寬闊心胸,仗義慷慨,熱心公益以及學識精卓給陳蘭彬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父親的好讀從不虛度時光,克勤克儉,熱心為鄉裏辦好事的品質深深烙在青年陳蘭彬的心靈裏。加上,父輩們平時結識的許多文人雅士、名流鴻儒,也分別影響著陳蘭彬。父輩們勤奮好學,樂於助人,服務鄉裏的好傳統使陳蘭彬終生受用,也直接影響他的未來事業。

陳蘭彬家族在朝廷任職者眾,有些雖然不在朝廷任職,但亦因親屬當官而受朝廷封賜。陳景清因為孫子陳蘭彬任二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而被朝廷贈與“光祿大夫”銜,又因為曾孫嵩梅為三品銜刑部郎中,他又獲“榮祿大夫”銜(《高州府誌》第514頁)。“陳訓行,以子蘭舒文昌訓導貤封修職佐郎。子蘭彬翰林院庶吉士封承德郎刑部主事加級封資政大夫,二品頂戴,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加級贈光祿大夫。子蘭疇五品頂戴連州學正贈奉直大夫光祿寺署正銜,潮州府教授加級贈朝議大夫。孫嵩梅三品銜刑部郎中加級贈榮祿大夫。孫嵩良刑部郎中加級贈通奉大夫。配李氏封贈孺人安人恭人一品夫人。”[清]毛昌善修,陳蘭彬纂:《吳川縣誌》,第251頁。伯父陳兆行因陳蘭彬而受封直奉大夫。叔,陳禮行,以胞侄蘭彬刑部主事加級贈中憲大夫,配王氏贈恭人(《吳川縣誌》第252頁)。叔,陳敬行,以胞侄蘭彬刑部主事加級贈中憲大夫,配陸氏、冼氏贈恭人(《吳川縣誌》第252頁)。叔,陳敦行和陳毅行,因陳蘭彬而受封中憲大夫。長兄,陳蘭舒,“二十六年府貢,文昌訓導附傳”,“以弟蘭彬四品銜刑部主事,貤贈‘中議大夫’銜”(《高州府誌》第512頁)。二兄,陳蘭華,誥授榮祿大夫兩廣鹽運使。從兄,陳蘭英,“附貢署感恩教諭”(《吳川縣誌》第241頁)。從兄,陳蘭芬(蘭英弟),“附貢雷州候委訓導”(《吳川縣誌》第242頁)。堂兄,陳蘭植,“景清孫,附貢曆署合浦、臨高、陽江訓導,番禺花縣龍門教諭”(《吳川縣誌》第239頁),“以堂弟蘭彬刑部主事加級貤封中憲大夫,配梁氏封恭人”(《吳川縣誌》第252頁)。堂兄,陳蘭森(蘭植弟),“增貢署徐聞鎮平儋州、萬州訓導,遂溪、大埔、和平、花縣教諭”(《高州府誌》第450頁)。“以堂弟蘭彬刑部主事加級貤封奉政大夫配吳氏,吳氏封宜人”(《吳川縣誌》第252頁)。胞弟,陳蘭疇,“附貢署海康訓導,潮州教授,連州學正”(《高州府誌》第450頁)。“光祿署正銜,潮州教授,加級授朝議大夫,以子嵩瑜員外郎銜光祿寺署正,加級封中憲大夫。子嵩良,刑部郎中加級疊封中憲大夫、通奉大夫。胞侄嵩梅,三品銜刑部郎中加級貤封榮祿大夫,配李氏、林氏,封恭人晉贈夫人”(《吳川縣誌》第252頁)。弟,陳蘭梅,三品刑部貴州部中欽。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