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卻又是自然的心靈披露。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登山者對山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向自己挑戰的決心。
人在自然之中,更當自然。這是人生最美好的品質。
隊員們上山前,我給他們出了一道題:“請你對珠峰說一句話。也可以回答你來珠峰尋找什麼。”我沒有想到所有的山友都那麼認真地回答我。內地隊員基本是口答,由我來記錄。而每一個台灣隊員,都帶著這個問題回到帳篷,認真地拿起筆。第二天,他們紛紛來“交稿”。
登山者的回答都質樸而真切,我將它們整理如下:
內地隊員40年來,這是我們海峽兩岸登山者第一次凝聚著骨肉之情的合作,它的意義和過程,都是曆史性的。珠峰會為此見證。
——攀登隊長金俊喜(金俊喜,39歲。1975年珠峰登達8200米;1977年托木爾峰登達7435米;1985年納木那尼峰7694米登頂。曾四次去梅裏雪山偵察攀登。1991年中日雙方17名隊員在梅裏雪山遇雪崩犧牲,他是唯一的幸存者。)願我登上我自己的最高峰。
——羅申(羅申,30歲。1988年珠峰南側登達8000米;1989年章子峰7543米登頂;1991年南迦巴瓦峰登達7000米。)請第三女神手下留情,助我們成功。
——王勇峰(王勇峰,31歲。1984年阿尼瑪卿二峰6286米登頂;1988年珠峰南側登達8000米;之後,南極文森峰5114米、章子峰7543米、北美麥金利峰6194米登頂。是我國在海外首次登山的運動員之一。)當我從珠峰下來的時候,讓我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馬欣祥(馬欣祥,30歲。1984年參加攀登阿尼瑪卿峰;1988年雀兒山6168米登頂;1991年希夏邦馬峰登達7500米。)機會難得,我太希望能和台灣山友一起登頂。
——小齊米(小齊米,29歲。1986年章子峰7543米登頂;1988年珠峰南側登達8000米;1990、1991年希夏邦馬峰8012米登頂。)我想,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完成心中的願望。
——加措(加措,33歲。曾為卓奧友峰、寧金康沙峰攀登隊員;1988年珠峰登達8300米;1990年珠峰登達8700米。)不想說什麼。要說的,讓我在山上的腳印去說吧。
——普布(普布,28歲。1987年拉布及康峰7367米登頂;1988年珠峰南側登達8000米;1990年希夏邦馬峰8012米登頂。)我們兩岸的山友會團結成一個人,當然要登上去。
——開尊(開尊,29歲。1991年希夏邦馬峰8012米登頂;1991年參加攀登南迦巴瓦峰;1992年委桑拉姆峰6400米登頂。)我能上去!
——拉巴(拉巴,28歲。1986年章子峰7543米登頂;1987年拉布及康峰7367米登頂;1988年珠峰南側登達7790米。)台灣隊員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到世界絕頂上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攀登隊長張銘隆(張銘隆,41歲。1981年尼泊爾祖魯西峰6583米登頂;特裏蘇爾峰、庇古巴特峰登頂;參加過慕士塔格峰、章子峰、非洲乞裏馬紮羅峰等攀登活動。)山是非常大的,像很大的一個家,但門卻非常小。當你遍尋不著自己時,你人已在裏麵了。
——吳錦雄(吳錦雄,43歲。1981年參加攀登特裏蘇爾峰後,先後參加兩次怒峰遠征隊,北美麥金利峰6194米登頂;攀登過梅爾峰、慕士塔格峰;1992年章子峰7543米登頂。)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追尋。在山上人們回歸了自然,接觸的是無邊的大地,心尋找到無比的慰藉。當自我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心跳和山風是一樣的韻動,連呼吸也是甜美的。
——邵定國(邵定國,38歲。台北市攀登山嶽協會理事長。1986年攀登梅爾峰;1992年章子峰登達7000米。)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為我出生、生長在山裏。命中注定,山是我最好的朋友、老師……——伍玉龍(伍玉龍,32歲。1987年南美阿空加瓜峰6960米登頂;1989年印度莎瑟峰7672米登頂。)到山上就像回家一樣,我可以自得其樂,就像找到自己一樣。登山時也可以真正認識一些朋友。
——黃德雄(黃德雄,41歲。1988年阿空加瓜峰6960米登頂;1991年希夏邦馬峰登達7900米。)人生難得幾回夢,為求圓夢進聖山;不求征服聖母峰,但求人生增智識。
——吳泂俊(吳泂俊,33歲。1986年登尼泊爾梅爾峰隊員;1992年章子峰7543米登頂。)為完成多年心願來到珠峰,希望能盡力而為向上麵的高度前進,但求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