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2)

這是吳秋林夢寐以求的一次華麗轉身。

天榮保潤公司增資中影中萬公司後,“中影中萬”這個公司名稱將成為曆史,取而代之的將是“保潤萬”公司。保潤萬公司的注冊資本金也由中影中萬公司的兩千萬瞬間增資到八千萬。天榮保潤公司將持有保潤萬公司51%的股權,並將由天榮保潤公司方出任保潤萬公司的董事長,吳秋林則搖身一變成為保潤萬公司的副董事長。

理所當然的是,天榮保潤公司在獲取保潤萬公司這些利益的同時,作為對價所要付出的資金將接近五個億。

商人就是商人,吳秋林把中影中萬公司51%的股權賣給了天榮保潤公司,自然是要賣一個好價錢。他不僅不需要為與江南電視台的合作及對新山河衛視傳播公司的增資從自己兜裏掏錢出資,而且,這51%股權的轉讓還讓他掙到了他投資拍攝影視劇所掙不到的錢。更為玄妙的是,吳秋林並不甘心把51%的股權幹幹淨淨地轉讓給天榮保潤公司,其中的1%是或然股權,必要時,吳秋林仍然可以把這1%的股權拿回來,以便並賬使用。

一切都可以改變,中影中萬公司就這樣改頭換麵後成為煥然一新的保潤萬公司,成為國有資產控股的公司,江南電視台的合作者也由民營公司轉變為國有資產控股的公司。

對於吳秋林來說,這是一次化蛹為蝶般的蛻變。

從這一刻起,此前曾是民營影視公司老總的吳秋林,終於脫去了花錢借來穿在身上數年的知名大學的外衣,在與江南電視台談成合作後的短短時間內,就來了一次優美漂亮的脫胎換骨般的蛻變,借國有大型集團公司“天榮保潤”國字號的招牌和令人眩目的背景,吳秋林終於揚眉吐氣,春風得意!

他終止了與那所知名大學的合作,因為他有了更加華麗的外衣。

披上華麗的外衣,在即將要轉身的那一刻,吳秋林恍恍惚惚,猛然間覺得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妖嬈!在他醉意蒙矓的眼裏,這個寒冷剛剛來臨的冬季,分明已經是四季顛倒,就如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吳秋林終於抬起了低垂已久的頭,挺直了習慣彎下的腰。

和其他以不同形式與電視傳媒合作的業外公司的做法不同,天榮保潤公司進軍電視產業的舉動是大張旗鼓的,他們沒有羞羞答答,更沒有做賊心虛似的刻意低調,而是把簽約儀式暨天榮保潤公司進軍電視產業的新聞發布會特意選擇在了京城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宴會廳——這是一個高調的新聞發布會,不僅彰顯了天榮保潤公司舍我其誰的豪氣,也展示了天榮保潤公司進軍文化產業的勃勃雄心。

鑒於國內電視傳媒業的特殊性,許多的業外資本在與電視台或電視台的某個頻道合作時,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麵,即便是合作了,也是深一腳淺一腳。如霧裏看花,又如摸著石頭過河,既看不透,也不知到底水有多深。但即使是這樣,仍然不能抵擋電視傳媒產業資本價值和商業利潤的誘惑,就連國際傳媒大王也盯著中國電視業看得兩眼發直。這位赫赫有名的傳媒大亨在掏出不少的資金稍微試探一下後,便淺嚐輒止,拔腿而去——天馬行空的傳媒帝國終究看不懂中國的電視傳媒產業,自然也難以撬開中國電視產業的資本市場。

盡管如此,由於中國電視產業的巨大前景和巨大誘惑,許多業外資金在價值取向驅動下,又不斷地對電視傳媒業眉來眼去、投懷送抱。雖然社會已邁入互聯網時代,但就傳播和受眾而言,還是電視為王。

天榮保潤公司在揭去曾經披在身上的麵紗後,先後投資於地產業、礦產業,而今又大張旗鼓地涉足文化業,並一步踏進電視傳媒業,真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