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安宮:
“容嬤嬤,時光過的真快,先皇都去世滿二十五年了,哀家老了,後宮的實權該讓給年輕的後妃管理了。。。”陳太後回憶往事默哀的說道。
陳太後,先皇的遺孀,身前封號德貴妃,先皇死後,李太後的親子周宣寶登基為皇。封李皇後為皇太後,德貴妃為太妃;可好景不長,宣寶皇帝剛登基,李皇後隨先皇駕崩仙去,為了懷念德太妃的以前的養育之恩,提升德太妃為太後,但不是皇太後,改為陳太後(德貴妃的姓氏)。陳太後升為太後後,管理後宮多年,勞苦功高,在太後的四十大壽、五十大壽期間,宣寶皇帝都很是重視,把陳太後當做自己的親生母後(母妃)。尤其今年陳太後的五十大壽時,宣德皇帝宣讀聖旨,提升陳太後為皇太後,帝皇後,封號孝莊德皇後。
而陳太後提及的容嬤嬤是陳太後先皇在世進宮的陪嫁丫鬟,現為一等奴婢大宮女。陪隨陳太後達二十多年。自然身份高貴,是陳太後的紅人。
“是啊,奴婢看著主子二十多年前進宮,由秀女(寶林)一步步升為貴妃,實屬不容易,後宮爭鬥殘酷,娘娘的兒子就是因為這樣在後宮的爭鬥中犧牲,才年僅五歲,如果現在活著,定是人才表表的親王。”容嬤嬤說著說著留下了真誠的淚水。
“往事悲傷不必回憶,哀家隻記得前半生一生榮華,得先皇所愛還特賜回家省親,後半生由哀家的養子現在的宣寶皇帝照顧,實屬已經很幸福,又高居一國之母,皇太後寶座,夠高興的了。”陳太後實話實說。
那我們就把故事推向三十年前,年僅二十歲的德貴妃。
宣德皇帝三十年(先皇在世時期):
太子宣寶剛出世,先後大病休養;德貴妃代養皇家子嗣,並協助管理後宮。皇帝宣德特地為了表示德貴妃的賢良淑德,特賜回親(省親)三天。淑妃王氏也暫時管理後宮瑣事幾天,淑妃是先後(皇後)的陪嫁丫鬟,因早年皇後不孕,先後特地讓淑妃當皇帝的通房秀女(采女),因淑妃接連生下皇子、皇女,為皇室開枝散葉,特此封為淑妃,皇女為和碩公主(二等公主)、皇子先為郡王,後提升為王爺。(後妃所出女兒,皇後的女兒才能是一等公主固倫公主,其次是和碩公主,低等後妃女兒為格格,最差是郡主;而後妃兒子一般都是王爺,高級點是親王、最差是郡王、最好是儲君太子一般為皇後所出。)
德貴妃省親第一天:
蕩蕩浩洋的皇家侍衛隊伍護送德貴妃陳氏從紫禁城的大門玄武門走出,走向去京城陳大將軍之府邸。跟隨的有八個二等宮女、二十四個高等侍衛、十六個運送皇上特賜給貴妃回家省親的貴重禮品以及六名轎夫抬著鑾駕,鑾駕坐著儀容表彰的一國之貴妃。(皇後、太後、皇上才能是八抬大轎,貴妃一般是六抬大轎,後妃除皇後外很少有人坐得起六抬大轎,皇宮內平時所動最多是豪華的四抬大轎,可見德貴妃的榮耀風光。一路上官道所到京城各地,百姓無不興高采烈歡迎這位愛護子民的賢良貴妃。就這樣一天過去,德貴妃在第二天太陽剛出時候抵達陳府邸(大將軍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