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他就是‘人’。”貓指了指那個砍柴人說。
老虎十分驚訝,因為人看上去可真不起眼。
貓走上前去,喵喵叫著,恭敬地對人說:“你好,我有個親戚從來沒見過‘人’,很想見識一下你們‘人’的厲害。”
“那好啊,歡迎,請隻管看就是了。老虎兄弟,”砍柴人點了點頭說,“你能不能來幫我一點兒小忙?”
老虎聽說人要請它幫忙,心裏想:人那麼厲害可還是不如我大老虎。它樂滋滋地朝貓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是在說:“你瞧,就連人也要請我給他幫忙呢!”接著,它對砍柴人說:“當然可以啦。你要我幫什麼忙呀?”
“你要是能行,就用你那有力的腳爪把我鋸開的這道木頭縫再扳大一點兒。那樣,我接著往下鋸就容易多了。要不然,我的力氣還不夠鋸開這木頭呢……”
老虎又朝貓眨巴眨巴眼睛。接著,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力氣,它連想也沒想就把腳爪深深紮進砍柴人鋸開的木縫裏。砍柴人一看老虎把腳爪伸進去,就把夾在木縫裏的木楔子敲出來,把虎爪緊緊地夾在了木縫裏。砍柴人微微笑著坐在老虎前麵的一個樹墩子上,掏出煙鬥抽了起來,而老虎還弄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前爪夾在木縫裏,老虎疼得嗷嗷亂叫,但它還是不承認人很厲害。而貓呢,這時早已爬上了一棵鬆樹,胡子一顫一顫的。老虎終於忍不住疼痛,抬起頭向貓問道:“我的天呐,快要疼死我啦!舅舅,是不是一定要變得個兒像你這麼小,人才會放了我呢?”
“這我可就解答不了了,喵嗚—”貓慢悠悠地回答道。
老虎到現在都還不明白,為什麼看上去這麼強大的自己,就是沒有小小的貓厲害呢?
虎的傳奇—關於生肖虎的文化奇觀
“傳說真正的神龍大俠是不必吃東西的,隻需喝露水和吸取宇宙能量就能活上好幾個月。”嬌虎看著正在往嘴裏胡吃海塞的阿寶,傲慢地說道。
但沒過兩天,當那隻胖墩墩的熊貓端著一碗碗香噴噴的麵條擺在她麵前時,她那股傲慢勁兒一掃而光,就隻剩下狼吞虎咽了。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這個畫麵很熟悉?沒錯,這就是《功夫熊貓》裏麵那位驕傲的虎俠,有意思的是,設計動畫的人偏偏要把這樣一位大俠設計成一位母老虎,完全顛覆了傳統中母老虎的彪悍形象,一個幹脆利落又十分可愛的母虎俠就這樣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了我們麵前。原來,老虎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豐富多變!下麵,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生肖虎的世界吧—
山君之虎:百獸之王是怎麼來的
人們常常稱老虎為百獸之王,這個封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文·虎部》記載:“虎,山君之獸。”原來在古人心中,老虎與山林有著同等的地位,因此統率山林百獸也不足為奇了。而在十二生肖中,老虎的雅號為“寅”,民間還流傳著“斑寅將軍”的傳說。據說唐宣宗時,有位秀才夜裏在南山莊吟詩,忽聽有人敲門。來者自稱南山斑寅將軍,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海闊天空。天亮了,客人起身告辭,秀才送至門外。這時,突然傳來一陣虎嘯,原來昨夜和他長談的斑寅將軍是山中的老虎變的。東晉學者葛洪在《抱樸子》裏寫道:“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因此後世的人們常常用老虎來形容那些管理山林的官員,可見老虎在山林中的地位。
而在中國古代道教中,白虎神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守護神,它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白色,所以稱白虎。它也是四方神之一。我們常說的“左青龍,右白虎”正是由此而來。(源自《禮記·曲禮上》:“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虎頭虎腦:屬什麼像什麼?
虎是中國最早的圖騰之一。由於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常用銅製成虎形,稱為虎符。
虎前額上的花紋酷似漢語中的“王”字。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遇到的災難,如火災、失竊以及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不敢進入。一直到現在,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有些地方小孩子們的頭上會被寫上紅色的“王”字,大人們希望以此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
虎也是高尚、威望的象征。比如,古代的強盜首領就常常把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布老虎:代表著驅邪和祝福的“虎”民俗
布老虎是各地的吉祥物。在陝西,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強壯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還流行送老虎枕頭。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就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當枕頭又當玩具,還代表祝福。
雲南省雙柏縣小麥地衝地區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跳虎節”的特殊風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於村後土地廟遺址,殺雞獻“咪司”(指土主神),隨後請出虎神,以祈禱來年五穀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