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真的不嫉妒嗎?一點也不嗎(1)(1 / 2)

1

在愛情的世界裏,在男女的關係上,在人類的情感領域,嫉妒,一定是個非常活躍的分子,一個十分醒目的字眼。《聖經》上把嫉妒稱為“毒眼”,培根把嫉妒說成是“紅眼”,而莎士比亞則把嫉妒看作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可以這麼說,嫉妒就是個睜著過於明亮的眼睛的精怪,它閃跳騰挪,到處亂竄。由於它太過活躍,太有能量,就時常能把愛與情折騰成一出戲劇,但大多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那種悲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就是一部嫉妒的代表作。

說悲劇,還算是好聽的。更有一些,連悲劇也談不上的,簡直就是那種不堪一提的鬧劇。

不少人都這麼說,嫉妒,其實就是一種愛情的表現嘛。要是不愛,才不嫉妒呢。英國詩歌之父喬叟就說得更進了一步:嫉妒正是愛情。不管怎麼說吧,反正自從有了愛情,就有了嫉妒,而且它如影隨形,愛情走到哪裏,嫉妒就跟到哪裏去。

愛情朝前走一步,嫉妒也就緊跟著向前走一步,愛情向後退一步,嫉妒也跟著朝後退一步。愛情停下來了,嫉妒也就會一樣地停了下來。愛情總是拿嫉妒沒辦法,奈何不了它,嫉妒卻總是能夠把愛情弄得狼狽不堪,痛苦不已。

歸根結底,嫉妒,這種從愛情身上孕生出的東西並不是特別可愛,是特別不可愛。嫉妒從愛情中來,但它往往會送走愛情,埋葬愛情。那麼,對於薩特和波伏瓦這對不一般的情侶,也是這樣嗎?薩特和波伏瓦畢竟是自由愛情的倡導者,對性,對愛情,他們都很放得開,想得開,看得開。而嫉妒,這種與他們倡導並施行的愛的自由不搭界的東西,在他們身上似乎沒有吧,或者說不應該有。而且,他和她在不少時候都說自己不嫉妒,至少都表現出一副不嫉妒的樣子。

但是,他們真的就不嫉妒嗎,一點也不嗎?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修女也會瘋狂一樣,看得開想得開的薩特和波伏瓦也一樣地嫉妒。隻是,他和她的嫉妒很有點特別。隻是,他們對嫉妒的理解,尤其是對嫉妒的態度,很有些與眾不同罷了。

2

先說薩特。

他一再告訴波伏瓦說,他相信一個人應該能夠控製自己諸如嫉妒之類的情緒,而不受它的支配,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就等於是否定了他們一向高揚的自由精神,也就是反抗了他們一開始就倡導的自由愛情,而不是享受它們。薩特這是在說他自己,同時也意在勸說另外一個人,他親愛的海狸:親愛的,我們還是不要嫉妒吧。這才是他真正想說的話。

波伏瓦當然是能夠明白他的意思的。

但是,真的就沒有嫉妒之心嗎,一點都沒有嗎,從來就沒有嗎,一直都沒有嗎?

不!肯定不是這樣。

其實,薩特一開始就有嫉妒之心,他跟卡米耶初戀時就嫉妒如病纏身了。老年薩特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了這一點。他說卡米耶是他認真的第一次,他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時常感受到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我相信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嫉妒。

那時候,薩特曾要求,甚至請求他的初戀情人卡米耶不要再跟其他男人睡覺。當時他是這麼想的,我可能不是你的第一個情人,但我想做你的最後一個。作為情人的男女,大多都會這樣想。但殊不知,在很多時候你隻能是人家其中的一個。

卡米耶當時是這樣回答他的:我是你的嗎?難道我就應該坐在這裏,時刻等著你的到來嗎?

能言善辯的薩特,無話可說了。

後來他回憶道:我在她那個裝飾豪華、散發著濃鬱香味的臥室裏走來走去。當然,我知道她說得對。我得出了一點結論:嫉妒就是一種占有欲。(其實,這種結論並不是他薩特最先得出的,比他大了310歲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早就說過:嫉妒屬於一種恐懼,它和那種想維持我們對某物的占有欲相一致。)因此,我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嫉妒了。

和那個卡米耶,薩特倒是很快就不再嫉妒了。因為他受不了她的折磨,而選擇了離開,當然也就不用對她有什麼嫉妒之情緒了。

我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嫉妒了。薩特的這句話值得玩味。既然說以後不再嫉妒了,那就是說,此前你也是嫉妒的。而且,這個以後不再嫉妒,是下決心了的。其實,你下決心說不的對象或事物,恰恰說明它是你的猶豫和麻煩,它肯定就是你的一個問題。至於下了決心之後,是否能夠說到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實上,此後的薩特,在他所愛的人麵前未能完全扔掉嫉妒這一毒物。比如,當他看見他苦戀著卻一直沒有追到手的奧爾加,和博斯特手挽手出門去了,他心中燃燒著狂熱的嫉妒,恨不得把這團火扔到他的學生兼情敵博斯特的身上去。苦啊,薩特被嫉妒折磨得很苦。他把這種苦,訴給了他最親愛的海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