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節(1 / 2)

兩位皇子與張鋒見麵,兩下都是一驚。

張鋒知道史上兩位皇上有受難這麼一出,但沒想到會這麼淒慘。兩位平日裏錦衣玉食的皇子加起來才一隻鞋,身上被強行換上的太監服被一路上的荊棘掛得一條條的,露出保養甚好的雪白皮膚還是血痕點點,估計是在草眾裏躲藏時被刺傷的。兩張小臉上全是鼻涕和眼淚自然風幹後的白色印子,頭上亂蓬蓬的,東一處西一處全是枯草。瘦弱的身子互相依靠在一起,還在冷得簌籟發抖。

反觀張鋒,頭帶三叉紫金冠,兩條長長的雉雞翎高高揚起,隨著夜風不時左搖右晃,身穿虎狼吞雲甲,身披大紅袍,手執方天畫戟——正是與呂布比武後仿製的,略輕些,長度都一樣,真的是威風凜凜,那還用說麼?完全跟呂布的造型一樣。

張鋒忙滾鞍下馬,半跪於地,拱手肅然道:“臣東郡相張鋒救駕來遲,還望陛下恕罪,因甲胄在身,不能全禮。”

身後黃敘、文聘帶著七百騎兵整齊的半跪下,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黃敘和文聘年紀不大,又都沒見過皇帝是怎麼樣的三頭六臂,雖然跪下了,四隻賊眼還不住的偷看——切,原來皇帝就是這樣的,簡直跟一個流民小孩子沒什麼區別嘛。

劉辯十四歲,卻根本不怎麼懂事,還是小孩子心境,看了英姿煥發的張鋒,一股子內心油然而生的崇拜英雄的想法使得他居然忘記讓張鋒等人平生,隻是帶著驚喜的眼神打量著自己眼前這並不大上幾歲的少年將軍,一時居然有些發癡。

張鋒久等不見小皇帝有反應,劉協忙用手肘碰了碰劉辯,替他答道:“張愛卿危難之中見忠心,何罪之有?陛下龍體受驚,又經了半宿風寒,是以不便敘話。眾位請起。”

眾人整齊的回答:“謝陛下。”然後站起,張鋒脫下自己的披風給小皇帝係上,他自己都受不了那灼灼如實質的目光,該不會看上自己了吧?

又令黃敘的披風給劉協披上,然後把自己部下的馬讓出來給兩位皇子乘騎,張鋒親自在一旁護衛,眾人緩緩向洛陽行去。

小皇帝對張鋒極是好奇,等崇拜英雄的那種心理稍微恢複了一些,不停的詢問道:“張愛卿何以在此?”

“回陛下,臣本於郡國內治營民生,於近日收到大將軍密令,速點精兵,掃宦官,正朝綱,可惜遲得一步,進東門時聽聞大將軍已沒(注:讀磨),陛下已不知所蹤,遂一邊打探一邊尋來,賴陛下洪福,得見天顏。”

“觀愛卿所部皆虎狼也,真雄壯之士!”

“謝陛下謬讚,此皆為昔日破黃巾者也。”

“令尊張太尉亦是忠君愛國,今見其之也是一般武勇過人,恭兢良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待朕回宮後,必重賞愛卿。”

張鋒聽到這裏,倒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是知道這事的始末才算了時間趕來,根本就沒接過什麼大將軍的“密令”,在馬上虛禮道:“臣不敢求賞,但求無過,天子蒙塵,臣未能有微功,敢望天賜乎?但聞‘君辱而臣死’,今陛下恕臣罪,已是感恩涕零,豈敢複有他望?”

連劉協也對張鋒小小年紀如此識大體而好奇不已:“張將軍年方幾何?”

“回殿下,臣虛歲十六。”

“看將軍一身戎裝打扮,必是武藝超群?”

“臣愧不敢當,然六歲習武,終日不敢綴,望有朝一日一身武藝能振我大漢天威,北逐胡人,南壓蠻夷,為我大漢開疆拓土,固所願也。”

“不知將軍武藝,何人所授?”

張鋒心道:“來了,果然是這個時候讓王越得償了心願。”

“回殿下,此人姓王名越,雖然出身布衣,然一身武藝,天下無以出其右者,正是臣授藝恩師。今番也得前來,隻是暫掌步軍,因而來得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