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1 / 3)

曹操高坐在帳篷的主位上,左手依次是夏候兄弟、曹氏兄弟,右邊是李典、樂進,加上此時已改名的程昱(老叫程立不習慣)和典韋,總算是有文有武了。

帳裏擺設極為簡單,曹操剛開始扯旗子,拉隊伍,大把的錢都花在置辦衣甲旗幡,軍馬糧草上麵去了,一個低矮的幾案上放著幾卷竹簡和紙製卷宗,幾把估計還是從濮陽買來的靠背椅,一排靠邊而立的武器架,上麵放著劍、刀、槍、戟等常見的武器,還顯得有些空曠,但是張鋒知道,幾年的時間裏,曹操這兒人多的就連站都難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了。

張鋒自顧自的在右手邊最後一個位子下坐了,就見眾將一雙瞪得圓圓的眼睛都紅彤彤的望著自己。

咦?難道沒拉褲鏈?可是這裏隻流行沒洞洞的褲子啊。(好象史實上那時男人穿的是開檔褲)

張鋒莫名其妙的一一望了望眾將,眾人眼中均是一股子期待,年紀最小的曹洪已經在對他擠眉弄眼了。

你想做什麼?我可不是隨便的人,再說,我死也不會出賣自己的。

就聽得上首的曹操幹咳了一聲,然後略帶著一絲羞赧的問道:“知機,適才那五十騎,可是你帶來的?”

這不是明知故問嘛,張鋒抱了抱拳,答道:“正是鋒所練之騎。”

曹操扭了扭屁股,右手輕輕的在幾案上敲了幾下,繼續忸怩道:“這個……置辦一身同樣的甲胄,需多少銀錢?”

哦,怪不得大家看著自己的眼神都怪怪的,那時的盔甲本來就精貴,隻有將領才穿,而張鋒隨便一拉出五十個騎兵全有盔甲,還是從沒見過的樣子,難怪眾人眼都紅了。

張鋒一臉嚴肅的說道:“稟主公,此是張鋒轄下張村裏村鐵廠所製,連同頭盔在內,一套共需三千金左右。”

一時間隻聽到原來安靜的帳內“嗖”“嗖”的吸冷氣聲四起,三千金是什麼概念?黃巾造反前,十鬥米的價格是二十金,自己算算吧。

曹仁和曹洪麵麵相覷,算了算自己的身家,一齊搖了搖頭。

李典也是士家出身,其父李乾,也是當地大戶,但是聽了這個數字,仍不禁張口結舌。

至少樂進,喉嚨上下動了一下,發出一聲清晰的咕嚕咽口水聲。

“那麼知機還有多少如此衣甲之騎?那張村,聽說是知機當年募流民而建,如何可製出如此精良之甲,且此甲觀之極其怪異,有何用途?”曹操繼續好奇的問道。

終於問到點子了,如果解答的好,以後也許對這個世界的發展起個不小的推動。

張鋒清了清喉嚨,曹操忙大叫到:“來人,給張將軍上茶!”

門外有人大聲應了一聲,好象是典韋的聲音。

“回主公,鋒手下尚有此騎七百五十人,皆有盔甲兩套,一套如同主公今日所見,乃是以鐵環相套而成,甚輕,可防箭矢,但不可防重兵器;另一套乃是以精鐵所製,全身上下無一不可包裹其中,雖可防弓箭也可防重兵器,但極重,普通馬匹疾馳數百步即無腳力,所以此次並未帶來。”

“張鋒數年前遊學至濮陽,當時數州大旱,而當時太守喬瑁無力安置這些逃難來的流民,於是鋒派人在濮陽城外建一村,初始以木建房,得流民數萬,然後將太守處許下的數千畝田悉數分之,使流民不至餓斃。之後鋒又開酒廠、紙廠,其銷量大好。鋒又結識徐州巨賈糜氏昆仲,現為徐州主簿,其人車行商隊布四海,於司州晉陽、荊州江夏一帶,發現一種黑色之石,可燃,於是鋒召工匠,以青、徐之地礦石熔之,可得精鐵,本是用作農具,現天下大亂,遂以軍用。”

張鋒向來胡言亂語不經大腦思考的,那時私鑄兵器是重罪,曹操又怎麼不知道?隻當作反正也算是自己了就馬虎過去了。

“雖然此盔極堅,但鑄造不易,一月不停,也隻得百來套,今日來得匆忙,鋒已令漢升各攜一套,獻於主公,想來兩日內必到。”

曹操一聽,這小子雖然年紀輕,但是很懂事嘛,話都沒暗示一下馬上就說要送自己一套,當下高興的“好好好”了幾聲,眾將均是一臉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