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節(1 / 2)

壽春城裏,仿佛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不知從哪裏開始流行到這樣一種說法,不論是誰,商賈或者“偽皇帝”官員,平民或者士兵,隻要是能拿到偽帝袁術的人頭,賞金十萬,封候並增邑八百。

小橋邊的挑夫堆裏,酒樓裏的茶桌旁,或者民家飯後的幾案邊,大家紛紛互相或有意或無意傳播著這個消息,無數雙或明亮或貪婪的眼中閃爍著希冀的眼光。

就連袁術身邊的一些“大臣”、“將軍”的家人都聽了這種說法,被封為“大將軍”的紀靈沒等著第二天的早朝就連夜“覲見”了皇上,告訴這個幾乎風傳整個壽春城的消息。

“可恨!到底是哪個小人居然想出這樣狠毒的主意!敢打朕的腦筋!”袁術全身一套嶄新的明黃色帝服,頭戴朝天冠,腳穿無憂履,冠上垂下的珠簾很好的遮住了後麵的臉龐,讓他原來尖瘦如同一個窩窩頭的腦袋居然也有了幾分帝王之氣。

所謂的人靠衣裝就是這種效果。

夜間一幹比如楊大將(也不知哪個豬起這麼白癡的名字),袁胤、劉勳、李豐、雷薄等心腹都不在,身邊隻有幾個新成了內侍總管的太監。

“陛下請息怒,此事必與兗、徐、荊幾州脫不了幹係,目的是欲我大陳內亂。臣建議,不如施雷霆手段,散播流言者死,看那些宵小還能不能藏得住!臣估計這些傳言必是敵方派入壽春的探子所散布,隻要順藤摸瓜,自然能揪出這些人,到時天下自然太平矣!”

“嗯,大將軍果然有遠見,朕這就下旨,著大將軍親自督辦此事,務必要揪出那幕後之人,看看究竟是誰與朕作對!”

以為穿了龍袍就是皇帝的袁術甩了甩冠前的珠簾,一陣珍珠相撞的悅耳之聲,袁術發明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調調了。

看著自己的“大將軍”領旨謝恩後龍行虎步的走將出宮門,袁術滿意的拍了拍龍椅扶手上兩條雕得活靈活現的五爪金龍,龍椅的規格頗寬,袁術又瘦小,雙手張得最大也不能同時扶在兩個扶手上,隻有把屁股左右挪了又挪,身後兩個持著大扇子的“宮娥”,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是夜起,早已熟睡的老百姓家裏突然衝進一隊隊刀出鞘,弓上弦的“禁軍”,他們把熟睡中的百姓們一一拉起,凡有傳播流言嫌疑的一律用鐵鏈鎖了,定以“叛國罪”帶走,聰明又有點家底的忙捧上一堆銅板或者值錢之物,或者可以免去一死,家貧者唯有徒然的大呼冤枉。

被定了罪的百姓又被施以恐嚇、拷打,追問這消息的來源到底為誰,於是更多的一個個不相幹的人被牽連了進來。整個壽春城的百姓一夜之間隻聽到不停的人聲馬嘶、雞鳴狗叫之聲,間或夾雜著不絕於耳的哭嚎求饒之聲,直到天明,才漸漸平息下去。

而第二天,城門上多了一千多顆“亂黨”剛剛泡上石灰,醃製過的頭顱。

但是紀靈心裏清楚,這根本隻是殺雞儆猴,真正的散布流言的人根本沒找到。而那些看起來,眾多、大量的線索所指向的“罪魁禍首”,根本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壽春本地人,跟兗、徐、荊、江東一點關係也沒有!

雖然百姓們都被這一招嚇住了,沒人敢再談這件事,可是紀靈清楚,如果敵人散布流言的本事這麼高明,連誰幹的都不清楚,這事後麵就肯定還有下文。

果然,在第四天,兗州的曹操派人在袁術的揚州等地到處四處發布檄文,號令討袁,而檄文明文寫了,親手獻上袁術腦袋的賞賜,果然與前些日子的傳言一模一樣!

這下,袁術再也坐不住那新修的龍椅了,仿佛上麵有釘子,或者新長了痔瘡,一天到晚都是目光惶惶的看著身邊每一個對自己媚笑不已的太監,宮娥,包括一向最為信任的大臣們。

在這種賞賜下,袁術懷疑恐怕親生兒子也會虎視眈眈自己的腦袋,好象自己就連登基都沒怎麼賞賜過手下人。

袁術的小氣是出名的,幾乎與曹洪持平。

不談袁術在壽春如坐針氈,一肚子花花腸子的張鋒又給曹操提了N多亂民心的建議,老曹一一采用,並通知徐州、荊州、江東,四方勢力幾乎一夜之間深入袁術治下的每一郡縣,大批大批的傳單開始張貼在酒樓前、民舍後,袁術治下的郡守、縣丞簡直防不勝防,抓不勝抓,每個監獄都關滿了人,擠得象沙丁魚罐頭一樣悶不通風,而真正的探子,大多數還在外麵逍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