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節(1 / 2)

孫策死後,孫權為他隆重的發喪,並派使者再次出使許昌,奏請襲孫策爵。

“元龍,想不到許貢門下三門客,居然真的要了孫策的命!”

徐宣、陳矯臉上擠出的兩朵花,一個比一個“嬌豔”。

陳登雖然貌似謙遜的拱了拱手還了禮,但是臉上的得意之情根本掩飾不住。

“區區小計!但若孫策不是自傲獨行,又豈會為宵小所趁?”陳登說著,發現自己有語病,“義士、義士!”

“隻是這功,該不該請呢?”徐宣皺眉道,“孫家多半知道此事與你有幹,如果你上表奏功,恐怕江東不會就此幹休,孫權繼位後定會大舉來犯。”

“倒怕他一個碧眼小兒!”陳登滿不在乎的說道,繼孫策都死於自己的策劃,還怕什麼?

“孫權剛剛繼位,地位不穩,加上山嶽、士族未平,內憂外患,哪有功夫來打徐州的主意?”

“話是這麼說不錯,但是孫策死前托孤周瑜、張昭,都不是良善之輩。萬一……”陳矯擔心的說道。

就算孫權再怎麼不穩,山嶽再怎麼弄得凶,有這二人死心相助,江東的平定隻是早晚問題。而且就算一時江東士族沒有歸心,但畢竟孫權才是江東的主人,除非拚個魚死網破,否則最終士族也會和孫家達成妥協。

士族的對皇權的忠心,幾乎可以忽略不見。他們心裏隻關心自己家族的生存和發展。

陳登有些衝動的頭腦稍微冷靜了些,雖然他們這些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也隻求個名、利、權,但是對手不是一個刺史或者一個太守,而是一個背後有著士族支持的諸候。

“既如此,密奏丞相便是。相信以丞相之德,必不會虧待我等。不過這次徐州還多虧了二位傾心相助!”

“國家之事,自是本份,何謝之有?”二人忙遜謝道。

已是徐州別駕的陳登,但是實際上卻掌握著徐州軍政大權。曹操和陳登都明白是在找一個機會把陳登放到刺史的位置上去。

現在,機會到了,也難怪陳登會激動。

“可惜了那三位義士,果然仗義多為屠狗輩!”

這次代表孫權出使的是江東老人呂範,和祖茂、黃蓋、程普一樣,都是迎來了第三代主公。有身在許昌的張紘幫忙,急需要安穩內部,而想要一個相比安寧的外部環境的孫權采取了低姿態,這使曹操非常滿意,加上呂範本身處理為人也相當有水準,第三天孫權的封賞就下來了,除了襲烏程候、會稽太守,還有一個破虜將軍。

而作為對孫權會做人的回報,曹操也準備派人去江東,名義上吊唁,實際上探探江東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