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節(1 / 2)

說幹就幹,周瑜要求把魯肅給他當副手,孫權答應了。

魯肅絕不是象演義中那樣一個傻呆呆給他人當炮灰的老好人,相反能作為繼周瑜之後第二任大都督,有著相當的才幹。最早的三分天下,也就是“榻上策”,可不是豬哥提出來的,而是這位大家都以為的老好人說的。隻不過他並沒有預見到當時並沒崛起的大耳朵,而是認為劉表、孫權、曹操三家會瓜分天下。

魯肅親往西涼去說韓遂,而周瑜,則開始了一係列針對曹操的小動作。

冷兵器時代除了正麵戰場上的較量,另一個比較常用的對於敵國的計策就是離間。

毒刺的存在,周瑜隱隱通過一些探子們的回報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雖然不太清楚這個組織的力量到底如何,不過為了達到離間的目的。周瑜選擇了不與毒刺硬碰硬。

兗、豫,大大小小的酒館茶樓,也許哪個貌似普通商人的家夥就是個毒刺成員,豎著耳朵在打聽消息。相比之下其他地區的力量稍微小一些,於是周瑜選擇了一個外人看起來很有可能中計的人——張繡。

**************************************************************已經四十不惑的張繡,早已沒了當年跟隨張濟轉戰四方的豪情,剩下隻有些英雄遲暮的感慨,以及一些對兒子張泉能順利繼嗣自己成為南陽太守的希望。

這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北地槍王,跟呂布這種曾經也心懷四海的人一樣,到了一個年紀,悟出許多人生在世的道理,開始收斂野心,靜心養氣。當然早年的他也沒太大野心,跟這個人沒什麼政治頭腦有關。

而一心一意在家當個富家翁的張繡最近聽到些很不好的傳言,令他寢食不安。

城中流傳說曹操即將統一北方,就準備幹些卸磨殺驢的事。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己,一個害死曹操侄子,並間接逼死曹操喜歡女人的“凶手”。

而這流言是由豫州傳過來的,似乎並不完全是謠言。

宛城中漸漸人人都在說這件事,張繡開始急了,三人成虎,不是真的也成真的了。

部下們看向自己的眼光,怎麼都覺得象是在看一具馬上要進棺材的屍體……

“泉兒,你此次去許昌,務必求得文和先生出言相助,望他念在往日交情,拉兄弟一把。”

張泉跪在地上,連連點頭,張繡千叮萬囑,生怕兒子不懂事,把事辦砸了,那張家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張繡很清楚,雖然自己現在轄下兵強馬壯,劉表也不敢來惹事,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曹操這棵大樹為基礎的條件下,如果曹操有心滅了自己,怕是天下無容身之處。

劉表老了,天天隻想著開PARTY,宴賓客,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而江東雖然看起來地盤不小,但是孫權一個小毛孩子如何能是曹操對手?還是個彩色的毛孩子……

所以張繡決定,如果曹操真有那麼點意思,自己就交出兵權,或者可以免得全家不死。

帶著張繡殷殷希望的張泉帶著重禮上路了,可是等他來到許昌,這裏卻有些消息讓他目瞪口呆。

許昌也有跟張家有關的傳言,隻不過是另一版本的。

說張繡厲兵秣馬,準備趁曹操大軍主力全在北方的時候造反!而丞相正準備出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