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春天,清政府為了慶祝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特開了一門科舉考試,張謇在這次考試中得到了主考官的賞識,高中狀元。
張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實業救國”的民族實業家,同時也是“末代狀元”。但他並非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實際上,最後一位狀元名叫劉春霖(1872~1944),河北肅寧人。1904年考中甲辰恩科頭名,他才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1872年,劉春霖出生於直隸肅寧縣北石寶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淳樸本分的農民。由於生活所迫,父親帶著全家投奔到保定府一個親戚家。經人介紹,父親到府衙當差,做了皂隸。
1903年,劉春霖兄弟一同參加殿試,結果劉春堂考中進士,劉春霖卻意外落榜。科舉取士一般為三年一科,由於次年適逢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所以特加甲辰科,並稱之為甲辰恩科。這年7月4日,劉春霖再度參加殿試,一舉獲得一甲一名,得中狀元。1905年,慈禧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宣布停止科舉,推廣學校。科舉製度的廢除,使劉春霖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劉春霖狀元及第後,在1907年被派赴日本留學。辛亥革命後,他辭去公職賦閑在家,不參與政事。“九一八事變”後,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派人以溥儀名義,邀請他擔任教育部長。他表示,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斷然予以拒絕。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侵占平津,漢奸組織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以同科進士兼留日同學身份,親自請劉春霖擔任偽北平市長。劉春霖當麵給予痛斥,厲聲罵道:“我絕不能依附外國人!”王揖唐惱羞成怒,派兵抄其家,並將劉春霖趕出家門。劉春霖經此打擊,身心大受摧殘,於1944年因心髒病猝發,與世長辭,時年七十三歲。
劉春霖博學多才,在古文字、史學和金石學等方麵有較深造詣。他工於書法,尤擅小楷,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劉春霖在《六十自述》詩中回顧往事,總結平生,自稱“第一人中最後人”、“平生誌不在溫飽”、“不崇高位崇高行”。
劉春霖能夠保持晚節,大義凜然,頗有狀元風範。他怒斥漢奸,不做亡國奴的愛國義舉被人們爭相傳頌。
值得一提的是,張謇雖然不是清代最後一位狀元,但卻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最有影響力的狀元。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江蘇通州(今南通)海門常樂鎮人,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立憲派代表人物。他十六歲中秀才,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那一年中了狀元,被任命為翰林院修纂。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深深刺激了他。他放棄了官職,致力於實業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家產,積極興辦實業,先後建成了大生紗廠及鹽業、榨油、麵粉、冶鐵、輪船等企業,形成了大生紗廠資本集團。張謇是“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的倡行者,並終生為其事業奮鬥,因而被譽為“狀元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