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張三豐曾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後不知為何原因逃出少林,轉而修道,繼而在得道之後創建武當,發明太極拳。曆史上記載張三豐:“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賀目,須髯如戟。”聽起來仿佛真有幾分仙風道骨。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很多,但大多都是傳聞,並不足信。許多史料、小說中,都對他進行過出神入化的描述,金庸筆下,張三豐樣貌奇特,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武藝高強,德才兼備,有著一代宗師的氣質。
但是真實的張三豐到底是什麼樣子,生於何時,卒於何時,都無從考證。就算是最為嚴謹的史料中,關於張三豐的記載也不多,其中《明史·張三豐傳》中隻是用寥寥數語提到,張三豐是遼東懿州人。張三豐其他的境況並未多寫。
成名後的張三豐雖然聲名大震,但他無論春夏秋冬,始終是一身破舊的單薄衣服遮身,而且張三豐也不太注重儀表,時常邋裏邋遢的,人們也會叫他為“邋遢道人”。之所以人們會認為張三豐長生不老,是因為張三豐奇特的生活習慣,十分不符合人們常規的想象。
張三豐的飯量非常大,一頓飯吃掉一升或一鬥米不在話下,可是這樣的大飯量,有時他又可以很多天都不吃飯,甚至好幾個月隻吃一頓飯。不吃不喝卻還能繼續生存,如果不是得道成仙,人們無法理解張三豐是如何做到的。
不但飯量大,張三豐還喜歡雲遊四海,雖然是武當掌門,但張三豐並不是經常住在武當,他常常居無定所,四處為家。《德安府誌》中有過這方麵的相關記載,張三豐曾到太平山隱居過一段日子,後來張三豐要走了,鄉親們便決定做頓飯為他送行。而張三豐因為久不生火做飯,山上沒有火種,於是便下山去取,他走了不多時工夫就帶回了火種,還有一盤豆腐。張三豐吃過飯走之前,讓鄉親們去某地把豆腐托盤還了。人們日後去到了張三豐所說的地方,發現竟然相隔一百多裏。
可見,張三豐的武功在民間傳說得有多厲害。而事實上,張三豐卓絕的功力,在曆史中也曾留下記錄,“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一隻手打死上百個敵人,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不過真相究竟如何,也無從探究了。
武功到底有多好無法探究,但練武可以強身健體卻是毋庸置疑的。張三豐在許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在陝西寶雞金臺觀現存《張三豐遺跡記》一碑中,曾記載,當日張三豐來到此,與一個故人的後人聊起家常,這位後人說起自己的爺爺時,張三豐感慨: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
能長壽到如此地步,張三豐也算是奇人。在《明史》和《微異錄》中還記載過一個故事,張三豐本來已經在寶雞死去,但是當人們把他裝入棺材準備下葬的時候,他竟然從棺材裏又爬了出來。
到底張三豐是道家功夫練入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還是這隻是他開的一個玩笑,無從判斷了。張三豐的事跡自古就被傳為奇談,而他長生不死更是被許多人惦記。朱棣曾經對張三豐十分感興趣,他讓張三豐的弟子尋訪張三豐的蹤跡,可惜尋訪無果,張三豐猶如消失一般不再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
但張三豐的名氣卻從此傳遍海內,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