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伊曼努爾康德(1 / 2)

如今的沙海,不談“自由”,不講“榮耀”,不認“信仰”,隻剩下赤裸裸的“利益”。

純粹的戰士越來越少,一支部隊——或者幹脆叫武裝力量更合適——在一場機甲為主的高烈度戰鬥中,如果戰損達到兩成,戰場形勢又明顯對己方不利,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保持一定的戰鬥狀態不崩潰,在沙海裏已經屬於精銳。

而在光輝時代,這一數據的平均值是四成,也就是說在一場明顯敵強我弱的不對等戰鬥中,幾乎一半的機甲被摧毀或者失去戰鬥力,剩下的戰士仍舊能夠保持一定的戰鬥狀態,這才是精銳。

實際上談論平均值的意義不大,因為在光輝時代後期,戰爭最慘烈的時候,人類英雄所率領的最英勇的戰士們,在很多戰場上都是死戰不退。

這個時候的戰損數據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因為往往一場戰鬥打下來,包括英雄在內,所有人都死光了。

純粹為了理想和信念,戰至最後一人。

這在如今沙海裏的絕大多數人看來,簡直無法置信,但“自由意誌”創造過這樣的神話。

在“自由聖戰”裏,雖然他們最終失敗了,但“神之鬥士”的戰損統計高達七成,也就是說這一批“自由意誌”最巔峰時代的中流砥柱,有一大半都永遠的留在了那場聖戰的戰場上。

不是失去戰鬥力,而是死亡。

隻有意誌極其堅定、信仰極度虔誠的戰士,才能成為“神之鬥士”,他們的字典裏,沒有“投降”。

你可以抽煙喝酒燙頭,也可以嗜血殺戮冷酷無情,這都不影響你的信仰考驗。

因為“自由意誌”的核心信仰考驗隻有一條,那就是時刻準備著,為守護我們的自由意誌而奉獻生命。

“牧羊人的羊可以不自由,但不可以沒有自由的意誌。”

黑格爾的那本黑皮聖經扉頁上,寫著這麼一行拉丁文。

這是他的導師“搖滾重炮”寫下送給他的,但這句話並不是導師說的。

說這句話的人,是自由意誌的創始人——

伊曼努爾康德。

曾經真神教裏最強大的男人,從一個普普通通的黑衣教士做起,直至成為真神教曆史上最強武裝的掌控者。

他一手創建了後來讓這個男人被尊稱為“裁決聖劍”的“聖劍騎士團”,並引領其發展到巔峰。

聖劍騎士團也是後來伊曼努爾康德和真神教決裂,另起爐灶建立“自由意誌”時的班底。

當初,聖劍騎士團最強大的時候,這個男人甚至劍指移動都市——火之都萊因哈特,雖然最終因為來自真神教內部的掣肘,未能開戰,但此舉卻意外叩開了當時剛剛繼位的水之女王的心門。

傳說中女王勸說康德,隻要他公開宣布放棄對上帝的信仰,轉投水之都,就和他結成連理雙宿雙飛。

移動都市是科技的產物,王權和神權也早已分立無數歲月,雖然神權在沙海裏也曾輝煌過,但自從號稱“神之都”的第一移動都市毀滅之後,神權日漸衰微,上帝的榮光早已不再。

而麵對層出不窮的天災人禍,王權也是岌岌可危,漫長的時光裏,陸陸續續有移動都市因為各種原因被毀滅,那些依附被毀滅的移動都市生存的王族和國家,自然也不複存在。

對於習慣了權利的人來說,失去權利比失去生命還可怕。

而在沙海裏,移動都市對於王族來說,就等同於權利。

一切威脅到他們掌控移動都市的東西,都必須嚴加防範,最好是徹底鏟除。

神權和自由精神自然是最受王權所忌憚和厭惡的東西,沙海裏現存的王族幾乎就沒有公開宣稱信仰上帝,或者其他真神的,就算私下裏有信仰,表麵上也不會說出來。

權利就是最好的信仰。

其實水之女王的要求並不算過分,隻是讓伊曼努爾康德公開宣布放棄信仰上帝,至於私底下他是信仰上帝也好,喜歡真主也罷,就算佛祖也行,女王並不幹涉。

因為那時的聖劍騎士團太強大了,強大到甚至敢於挑戰移動都市的程度,雖然沒有真的開戰,但也足以讓剛剛繼位,實力不足的水之女王心動。

而且不得不承認,伊曼努爾康德本身,也是一個足以打動女王芳心的,極具個人魅力的男人。

強大的男人總是很容易打動女人的芳心,因為征服了他們,就等於征服了世界。

可惜水之女王的征服行動失敗了。

傳說中,麵對傾國傾城的女王,還有唾手可得的大公爵位,真可謂36D和榮華富貴盡在眼前,但伊曼努爾康德卻隻是微微欠身,用一段至今在水之國還是禁語,卻在吟遊詩人口中廣為流傳的對話,拒絕了女王。

“女王陛下,我並不介意信仰或者不信仰上帝,但我還是要拒絕你。”